一则中国語の意味
-
1. 犹言一方面。 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 《论语?里仁》: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 汉 王充 《论衡?量知》: “一则不能见是非, 一则畏罚不敢直言。”
?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 “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 不要绝对地分散, 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 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もっと...有一个重心。”
2. 与“二则”、“三则”等连用, 列举原因或理由。
? 《朱子语类》卷十六: “《大学》诚意, 看来有三样: 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 而专事掩覆于外者, 此不诚之尤也。”
? 《西游记》第一回: “﹝神仙﹞教我遇烦恼时, 即把这词儿念念, 一则散心, 二则解困。”
? 巴金 《雾》六: “一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 二则他害怕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 所以他说话时不免现出激动的样子。”
3. 表数量。 一项, 一条。 如: 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 一: yí见‘一’(yī)。◆ 一yī一1①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参看〖数字〗...
- 则: (則)zé ㄗㄜˊ1)模范:以身作~。2)规程,制度:规~。总~。原~...
関連用語
一: yí见‘一’(yī)。◆ 一yī一1①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参看〖数字〗...
则: (則)zé ㄗㄜˊ1)模范:以身作~。2)规程,制度:规~。总~。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解释】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拼音码】yzyj
一则一, 二则二: 同“一是一, 二是二”。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摺: “则要你一则一, 二则二。” ?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 “ 赵氏 当初……见过刑厅夹那 伍圣道 、 邵强仁 的利害, 恐怕当真夹起来, 就便一则一, 二则二, 说得真真切切的。”
一列: 1. 指官位一级。 ? 《吕氏春秋?诚廉》: “ 武王 即位, 观 周 德, 则使叔 旦 就胶鬲于次 四内 , 而与之盟曰: ‘加富三等, 就官一列。 ’” 2. 犹言一为陈述。 ? 汉 王褒 《九怀》: “余深愍兮惨怛, 愿一列兮无从。”  
一则一,二则二: 1 一则一,二则二(一則一,二則二) 1.1 词语解释 1.2 成语解释 1.3 引用及链接 一则一,二则二(一則一,二則二) 拼音:yī zé yī ,èr zé èr 注音:ㄧ ㄗㄜˊ ㄧ ,ㄦˋ ㄗㄜˊ ㄦˋ 词语解释 同“ 一是一,二是二 ”。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 赵氏 当初…
一切诸佛: 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 《华严经》卷十八: “令一切众生得无量寿, 恭敬供养一切诸佛。” ? 《无量寿经》卷下: “说是语已, 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 普照一切诸佛世界。”
一切经: 佛教经书的总称, 又叫大藏经, 简称藏经、佛藏、释藏。 ? 《隋书?经籍志四》: “ 开皇 元年 高祖 普诏天下, 任听出家, 仍令计口出钱, 营造经像。 而京师及 并州 、 相州 、 洛州 等诸大都邑之处, 并官写一切经, 置于寺内;而又别写, 藏于 秘阁 。” ? 唐 玄应 著有《一切经音义》, 其后 慧琳 诸人尚有续作。
一初: 开始;起初。 ?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 “诗书勤乃有, 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 贤愚同一初。” ? 宋 吴泳 《送鲜于漕》诗: “持此逾二年, 相视如一初。” ?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记得我一初到他那里时候, 才送了帖子进去, 他就连忙叫两个差人出来请我的轿。”
一切种智: 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 (1)就广义言, 与“一切智”同, 指无所不知的佛智。 ?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卷六: “若是一切种智但在于佛, 故以佛名标一切种智也。”(2)三智之一, 相对于“一切智”而言, 指对总相、别相的全面认识。 ? 《大智度论》卷二七: “一切种智者, 观种种法门, 破诸无明。”又“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 名为一切
一别头: 犹言一扭头。 谓改换方向, 重新开始。 ?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我就一别头的学着拉硬弓, 骑快马, 端石头, 练大刀。”
一切法: 佛教称万有为一切法。 亦称一切诸法。 ? 《大智度论》卷二: “复次一切法, 略说有三种: 一者有为法, 二者无为法, 三者不可说法。 此已摄一切法。” ? 《大智度论》卷二七: “何等是一切法?所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 是十二入名一切法。” ? 唐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