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中国語の意味
-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身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拼音码】yjsd
【灯谜面】一块石头打两只斑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英文】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故事】北周武将长孙晟足智多谋,奉宣帝之命协助宇文神庆护+もっと...送公主赴突厥完婚。突厥国王摄图留长孙晟住一年,他们经常一起去打猎,一次发现空中有两只雕在争一块肉,长孙晟纵马前奔,拉弓搭箭射去,一箭正好射中两只大雕的胸脯
- 一箭: 1. 一支箭。 ...
- 双: (雙)shuāng ㄕㄨㄤˉ1)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ó...
- 雕: diāo ㄉㄧㄠˉ1)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
関連用語
一箭: 1. 一支箭。 ...
双: (雙)shuāng ㄕㄨㄤˉ1)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ó...
雕: diāo ㄉㄧㄠˉ1)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
一箭: 1. 一支箭。 ? 北周 庾信 《燕歌行》: “愿得 鲁连 飞一箭, 持寄思归 燕 将书。” ?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2. 指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 谓相距甚近。 ? 《品花宝鉴》第三二回: “我家
一箭道: 一箭射程所及之地。 ? 《法华经?药王品》: “其树去台, 尽一箭道。” ? 《翻译名义集?数量》: “一箭道, 嘉祥 云二里, 或云取射垛一百五十步, 或云百三十步, 或云百二十步。”
一箭上垛: yī jiàn shàng duò 【解释】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拼音码】yjsd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箭之地: yī jiàn zhī dì 【解释】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 【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果然不过~,就到了他的公馆。” 【拼音码】yjzd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不很远的距离
一箭之遥: yī jiàn zhī yáo 【解释】比喻相距不远。 【拼音码】yjzy
一箭双鵰: 一箭双鵰 拼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注音:ㄧ ㄐㄧㄢˋ ㄕㄨㄤ ㄉㄧㄠ 成语解释 一箭双鵰(一箭雙鵰) 【解释】:一箭射中两鵰。鵰,亦作“ 雕 ”,一种性凶猛的大鸟。 【示例】:《北史·长孙晟传》:“嘗有二鵰飛而争肉,因以箭兩隻與 晟 ,請射取之。 晟 馳往,遇鵰相攫,遂一發雙貫焉。”又《新唐书·高骈传》:“事 朱叔明 爲司馬,有二鵰並
一箸: 1. 一只筷子。 ?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 “尝有中国人至其国, 其妻怜之使逃归, 与其箸十馀只, 教其每走十馀里遗一箸, 狗夫追之, 见其家物, 必衔而归, 则不能追矣。” 2. 指一双筷子所夹的食物。 形容量少。 ? 唐 黄滔 《锺陵故人》诗: “一箸鲈鱼千古
一篇: 1. 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 用牛皮编串如册, 是为一篇。 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 ? 《墨子?明鬼下》: “圣人一尺之帛, 一篇之书。” ? 汉 王充 《论衡?本性》: “如此则性各有阴阳, 善恶在所养焉, 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 唐 元稹 《酬白学士代书》诗: “一篇
一篑: 一筐。 篑, 盛土竹器。 ? 《书?旅獒》: “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 ? 《论语?子罕》: “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止, 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 进, 吾往也。” ?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 “崇一篑而弗休, 必钧高乎峻极矣。” ?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
一箪一瓢: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