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平安中国語の意味
- yī lù píng ān
【解释】旅途上平安顺利
【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示例】茹志鹃《澄河边上》:“同志们~,我老了,不能送同志们过河去。”
【拼音码】ylpa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用于祝颂
- 一路: yīlù①在整个行程中;沿路:~平安│~顺风│~上庄稼长势很好,一片丰...
- 平安: píng ān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无事ㄧ一路~ㄧ平平安安地...
関連用語
一路: yīlù①在整个行程中;沿路:~平安│~顺风│~上庄稼长势很好,一片丰...
平安: píng ān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无事ㄧ一路~ㄧ平平安安地...
平安: píng ān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无事ㄧ一路~ㄧ平平安安地到达目的地。
一路: yīlù ①在整个行程中;沿路:~平安│~顺风│~上庄稼长势很好,一片丰收景象│~上大家说说笑笑,很热闹。 ②同一类:~人│~货│老王是拘谨~,小张是旷达~。 ③一起(来、去、走):咱们~走│我跟他~来的。 ④〈方〉一个劲儿;一直:铝价~下跌。
平安信: 报告平安的使者或书信。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 “大理丞 郑复礼 言: 波斯 舶上多养鸽, 鸽能飞行数千里, 辄放一只至家, 以为平安信。”
平安喏: 古时军将官吏开营或排衙时, 随从唱喏, 祈望平安, 谓之“平安喏”。 常见于 元 曲。 ?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摺: “[ 张千 排衙上云]喏!在衙人马平安!招书案!”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四摺: “帅鼓铜锣一两敲, 辕门里外列兵刀, 将军报罢平安喏, 紧卷旗旛再不摇。”
平安字: 报告平安的书信。 ? 宋 陈与义 《试院书怀》诗: “细读平安字, 愁边失岁华。” ? 元 《福州杂诗》: “家人定得平安字, 最念痴儿不解看。”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 “想我 河南 人出外经商的可也不少, 怎生平安字稍(捎)不得一个回来。”
平安火: 唐 代每三十里置一堠, 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 谓之“平安火”。 ? 唐 元稹 《遣行》诗: “迎候人应少, 平安火莫惊。” ? 唐 姚合 《穷边词》: “沿边千里浑无事, 唯见平安火入城。” ?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及暮, 平安火不至, 上始惧。” ? 胡三省 注:
平安符: 符咒的一种。 迷信说法, 认为带上就能刀枪不入, 保证平安。 ? 王汉杰 《大战水晶坪》: “据说, 带上一张这种‘平安符’, 可以保证自己安全, 多杀敌人。”
平安纸: 平安字。 ? 清 李慈铭 《越缦生乐府外集?星秋梦》: “凭盈盈生长画堂前, 劳梦里家园指点, 恨不得倩寄平安纸一缄。”
平安醮: 旧时为一般祈福消灾举行的“打醮”仪式, 与因病或因丧事延请僧道诵经祈祷的“打醮”有别。 ? 《红楼梦》第二八回: “昨儿贵妃打发 夏太监 出来, 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叫在 清虚观 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唱戏献供。”
一路人: 同路人;一类人。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上怒曰: ‘女与 王辅臣 一路人也。 ’”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 “‘你说那个 罗 -- 罗 谁呀?’ 兔二爷 问。 ‘他是哪一路人?’” 姚雪垠 《长夜》七: “ 菊生 跟 小夫子 不是一路人, 不能想怎着就怎着。”
一路哭: 宋 范仲淹 为相, 锐意改革吏治, 取诸路监司名册, 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 ? 富弼 在其侧云: “十二丈则是一笔, 焉知一家哭矣!” 仲淹 回答说: “一家哭, 何如一路哭耶!”见 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 十二丈即 范仲淹 , 路为 宋 代大行政区名;一路哭, 指一个地区的人民受害。 ? 《明史?河渠志二》:
一路来: 犹言一直, 一向。 ? 毛泽东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国民党内的失败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 适应 日本 帝国主义‘对共产党打, 对国民党拉’的要求, 是一路来主张投降的。”如: 我一路来有这种想法, 但是没有人知道。
一路货: 本指同一类货物, 现多指一类人或同类人, 含贬意。 ? 刘半农 《拟拟曲》二: “听说他死的那天, 早上还挨勒他媳妇儿一顿骂;赶到他真的断了气, 他妈的可又天儿啊、地儿啊的哭起活儿来啦!这且不去管!反正她就是这么一路货。” ? 茅盾 《锻炼》二十: “ 周阿梅 现在也觉得凡是穿草绿色制服的, 和那两个, 都是‘一路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