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节中国語の意味
- 即冬至节。
?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 “千载昌期, 一阳嘉节。 四方交泰, 万物昭苏。”
?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制》: “妾等待罪掖庭, 备员妇职, 共庆一阳之节, 敢陈万岁之觞。”亦称“ 一阳日 ”。
?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 “ 隆庆 壬申一阳日, 德洪 百拜识。”
- 一: yí见‘一’(yī)。◆ 一yī一1①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参看〖数字〗...
- 阳节: 1. 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 &nb...
関連用語
一: yí见‘一’(yī)。◆ 一yī一1①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参看〖数字〗...
阳节: 1. 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 &nb...
阳节: 1. 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 ? 《国语?越语下》: “刚强以御, 阳节不尽, 不死其野……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 宜为人客, 刚强而力疾;阳节不尽, 轻而不可取。” ? 韦昭 注: “彼阳势已尽而吾阴节盛满, 则能夺之。 先动为客, 于时宜为人客, 刚强力疾, 阳数未尽, 虽轻易人犹不可得取也。”
一阳日: 见“ 一阳节 ”。
一阳生: 冬至后白天渐长, 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 故冬至又称“一阳生”。 ? 《易?复》“后不省方” 唐 孔颖达 疏: “冬至一阳生, 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 “远信初逢双鲤去, 他乡正遇一阳生。” ? 宋 王安石 《冬至》诗: “都城开博路, 佳节一阳生。”
三阳节: 谓农历正月初七。 即人日。 ? 清 黄景仁 《人日登黑窑厂》诗: “艳以三阳节, 分来七宝羹。”
艳阳节: 犹春时。 ? 明 何景明 《喜刘朝信过饮》诗之一: “翡翠鸣春日, 游丝堕碧空。 谁知艳阳节, 烂醉与君同。”
一阳来复: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 每年至夏至日, 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 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 谓之“一阳来复”。 见《易?复》 孔颖达 疏。 ?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 “伏以四序密移, 一阳来复, 气验管灰之应, 官书云物之占。” ?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 “岁月催人不易禁, 一阳来复又成临。”
一阴生: 夏至后白天渐短, 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 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 《易?复》“后不省方” 唐 孔颖达 疏: “夏至一阴生, 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 ? 唐 权德舆 《夏至日作》诗: “寄言赫羲景, 今日一阴生。” ? 唐 白居易 《思归》诗: “夏至一阴生, 稍稍夕漏迟。”
一阵: yīzhèn (~儿)动作或情形继续的一段时间:~掌声│~狂风│说~笑~。也说一阵子。
一阵子: yīzhènzi [a period of fime;a spell] 一段不确定的时间 这一阵子尽下雨
一阵风: yīzhènfēng ①形容动作快:同学们~地冲了上来。 ②比喻行动短暂,不能持久:搞科学实验,不能~。
一阕: 1. 犹言一任(官职)。 ?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且凡四海之内者, 圣人之所以遗子孙也;官位职事者, 群臣之所以寄其身也。 传子孙者, 思安万世;寄其身者, 各取一阕。” ? 汪继培 笺: “一阕, 犹今言一任。” 2. 一度乐终, 亦谓一曲。  
一阶半级: 指低微的官职。
一阐提: 佛教名词。 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 亦译“一阐提迦”, 略称“阐提”。 意为“不具信”, 或称“断善根”。 佛教用以称呼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 ? 东晋 竺道生 则谓一阐提也可成佛。 ? 《涅盘经?梵行品》: “一阐提者, 断灭一切诸善根本, 心不攀缘一切善法。” ? 宋 史尧弼 《戏中书岩宝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