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事八事中国語の意味
- qī shì bā shì
【解释】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拼音码】qsbs
- 七事: 1. 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 指祭祀、朝觐、...
- 八: bā ㄅㄚˉ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
- 事: shì ㄕˋ1)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变故...
関連用語
七事: 1. 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 指祭祀、朝觐、...
八: bā ㄅㄚˉ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
事: shì ㄕˋ1)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变故...
七事: 1. 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 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 ? 《周礼?天官?小宰》: “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 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 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 治其施舍, 听其治讼。” ? 郑玄 注: “七事, 谓先四, 如之者三也。” 2. &n
十八事: 即十八般。 ?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兵器》: “武艺十八事: 一弓、二弩、三枪、四刃、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爬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十八艺》: “较其试艺, 十八事皆能。”
七事件: 指人体的头、胸、腹和四肢。 ? 《水浒传》第四六回: “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 取出心肝五脏, 挂在松树上。 ? 杨雄 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 却将头面衣服都拴在包裹里了。”
七事儿: 亦作“七事子”。 亦作“七事家”。 犹言七处, 七块。 ?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摺: “若信着俺当家老你你, 把惜花心七事儿分开。” ?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摺: “把这厮剐割的七事子, 判了个十分罪。” ?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四摺: “毕竟是行短的天教败, 少不得将你心肝百叶做
七事子: 见“ 七事儿 ”。
七事家: 见“ 七事儿 ”。
九一八事变: Jiǔ-Yībā Shìbiàn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日日军侵占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发动进攻。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四个多月内,东北全境沦陷。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领土才全部收复。
七七事变: Qī-QīShìbiàn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我国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驻军进攻,驻军奋起抗击,抗日战争从此开始。这次事变叫做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
七五三: 一种锣鼓调。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七五三乃锣鼓, 非十番鼓也。”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锣鼓盛于上元、中秋二节。 以锣鼓铙钹, 考击成文, 有七五三、闹元宵、跑马、雨夹雪诸名。”
七亡: 古谓导致生灵涂炭的七种原因。 ? 《汉书?鲍宣传》: “凡民有七亡: 阴阳不和, 水旱为灾, 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 二亡也;贪吏并公, 受取不已, 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 四亡也;苛吏繇役, 失农桑时, 五亡也;部落鼓鸣, 男女遮迣, 六亡也;盗贼劫略, 取民财物, 七亡也。”
七了八当: 形容十分妥帖。
七人: 指古代天子的七位诤臣。 ?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 “念三圣之艰难, 而成丕业;求七人之蹇谔, 以补大猷。”参见“ 七臣 ”。
七书: 宋 元丰 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 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又称“武经七书”。 ? 《宋史?选举志三》: “凡武学生, 习‘七书’兵法、步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