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丝中国語の意味
- 即七丝。
? 唐 薛能 《秋夜听任郎中琴》诗: “十指宫商膝上秋, 七条丝动雨修修。”
? 唐 方干 《听段处士弹琴》诗: “几年调弄七条丝, 元化分功十指如。”
- 七条: 即郁多罗僧, 僧人之上着衣。 因衣有横截七条, 故称。 见 唐 玄应 ...
- 丝: (絲)sī ㄙˉ1)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
関連用語
七条: 即郁多罗僧, 僧人之上着衣。 因衣有横截七条, 故称。 见 唐 玄应 ...
丝: (絲)sī ㄙˉ1)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
七条: 即郁多罗僧, 僧人之上着衣。 因衣有横截七条, 故称。 见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 ? 《水浒传》第六回: “ 智深 谢了, 收拾起坐具、七条, 提了包裹, 拿了禅杖、戒刀, 跟着行童去了。”参见“ 三衣 ”。
七条弦: 即七弦。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初移轸, 啼乌怨鹤, 飞七条弦。”
慢条丝礼: 见“慢条斯理”。
七松家: 唐 郑薰 晚年, 于里第植小松七棵, 自号“七松处士”。 见 宋 钱易 《南部新书》戊。 后世因称其家为“七松家”。 ? 元 汤式 《一枝花?桧轩为越中沙子正赋》套曲: “奢可效 七松家 绮幕围风, 清未让 五柳庄 黄花绕篱, 贵不慕 三 槐堂 画戟当扉。”
七杂八色: 形容品种与颜色纷杂多样。 ? 李古北 《农村奇事》: “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全部把牲口牵来了。 单干户们的牲口也牵来不少。 骡子、马、驴、牛, 七杂八色, 站了一场, 像牲口集一样。”
七板子: 亦作“七板儿”。 秦淮河 上一种有篷而周围无走沿的小游艇。 ? 《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 “窗户外头河下一只七板子, 坐着一位小姑娘。” ?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秦淮河 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 一是大船;一是小船, 就是所谓‘七板子’。” ?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 “又或佣
七杀: 1. 凶神。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摺: “今日他出门之时……又犯着金神七杀上路, 又犯着太岁, 遭这般凶神恶煞, 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 “﹝ 李 某﹞有子登 景泰 二年进士, 立进士坊。 阴阳家以为动七杀之地, 其家连死五人。” 2. &
七林林: 悄悄地;慢慢地。 ?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摺: “我这里七林林转过庭槐, 慢腾腾行过厅阶。” ?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摺: “却被这海棠枝七林林将头巾来抹, 又被这蔷薇刺急颤颤将紬衫来挂。” ? 元 无名氏 《朱砂担》第二摺: “我从那早辰间直走到申时候, 过了些青山隐隐, 绿水悠悠……七林林低陇高
七术: 1. 指国君驾驭群臣的七种方法。 ? 《韩非子?内储说上》: “主之所用也七术, 所察也六微。 七术: 一曰众端参观, 二曰必罚明威, 三曰信赏尽能, 四曰一听责下, 五曰疑诏诡使, 六曰挟知而问, 七曰倒言反事。” 2. 指 越 大夫 文种 教 句践 伐 吴 的七种策略。 &nbs
七校: 指 汉 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七校尉。 ? 《汉书?刑法志》: “至 武帝 平 百粤 , 内增七校。” ?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凡八校尉。 胡骑不常置, 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 不领兵, 不在七校之列。 见 清 沈钦韩 《汉书疏证》。
七札: 七层铠甲。 札, 甲的叶片。 ? 《左传?成公十六年》: “ 潘尪 之党, 与 养由基 蹲甲而射之, 彻七札焉。” ?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 “七札俱穿, 五豝同穴。” ?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 “箭穿七札, 弓贯六钧。” ? 戈直 注: “札, 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