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国語の意味
-
1. 谓十五天。
? 《礼记?礼运》: “是以三五而盈, 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三五明月满, 四五詹兔缺。”
?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 “三五彩蟾明夜是。 屈曲栏干, 断肠千里。”
? 清 林则徐《中秋眺月有作》诗:+もっと... “今夕何夕正三五, 晴光如此胡不游?”
2. 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 “缃帙流离, 风鬟三五, 能赋词最苦。”
3. 谓十五岁。
?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 “年始三五间, 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 “可怜女儿三五许, 丰茸惜是一园花。”
? 明 何景明 《七述》: “三五冶容, 二八曼姬。”
? 王闓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 “芳辰三五, 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 吊 姮娥 而微叹。”
4. 指三十年和五百年。 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 五百年一大变。
? 《史记?天官书论》: “为国者必贵三五。”
? 司马贞 索隐: “三五, 谓三十岁一小变, 五百岁一大变。”
5. 指三皇五帝。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背三五之典刑兮, 绝《洪范》之辟纪。”
? 王逸 注: “言君施行, 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 “夫谈主上之圣明, 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 则人皆二八。”
? 宋 欧阳修 《憎蚊》诗: “荒茫三五前, 民物交相黩。”
?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 “主上神圣, 度越三五。”
6. 指三王五霸。
? 《楚辞?九章?抽思》: “望三五以为像兮, 指 彭咸 以为仪。”
? 王逸 注: “三王五伯, 可修法也。”
? 姜亮夫 校注: “ 战代 言三五, 多指三王、五伯。”
7. 指三辰五星。
? 《史记?天官书论》: “为天数者, 必通三五。”
? 司马贞 索隐: “案: 三谓三辰, 五谓五星。”
?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 “考七耀之盈虚, 步三五之变化。”
? 《云笈七签》卷二十: “九灵交度, 三五相推。”
8. 指三正五行。
? 《黄庭内景经?五行》: “五行相推反归一, 三五合气九九节。”
? 梁丘子 注: “《玄妙经》云: 三者, 在天为日、月、星, 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 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 名曰三生。 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 故曰三五……诸生之物, 不得三五不立也, 故曰: ‘天道不远, 三五复返。 ’”
9. 指三才五常。
?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禀神智以藏照, 秉三五而垂名。”
? 逯钦立 注: “三五, 三才五常。 三才, 天、地、人;五常, 仁、义、礼、智、信。”
10. 指三所五位。
? 《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 “协和伐 殷 之事, 谓合位三五也。”
? 孔颖达 疏: “言正合会天道于五位三所而用之。 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 谓之五位。 星、日、辰在北, 岁在南, 月在东, 居三处, 故言三所。”
? 《汉书?叙传上》: “东邻虐而歼仁兮, 王合位宓三五。”
? 颜师古 注: “ 应劭 曰: ‘东邻, 纣 也。 歼, 尽也。 王, 武王 也。 欲合五位三所, 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 ’……五位, 谓岁、日、月、辰、星也。 三所, 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 指三田五脏。
? 《黄庭内景经?治生》: “安在紫房帏幕间, 立坐室外三五玄。”
? 梁丘子 注: “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 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 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 《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 “备鸣盗浅术之馀, 豫三五贱伎之末。”
? 李善 注: “《抱朴子?军术》曰: 大将军当明案九宫, 视年在宫, 常就三居五;五为死, 三为生, 能知三五, 横行天下。”
?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 “吾知元侯上舍, 不独善鸡鸣、弹长铗、三五、九九之伎, 颛之而已。”
13. 指参宿和昴宿。
? 《诗?召南?小星》: “嘒彼小星, 三五在东。”
?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 “三五, 举其数也;参昴, 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 毛 传: “三, 心;五, 噣。 四时更见。”
?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 “天汉回西流, 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徵人服兵役, 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 后因称发人徵役为“三五”。
?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
? 《宋书?孝义传?孙棘》: “ 世祖大明 五年, 发三五丁, 弟 萨 应充行。”
? 《南史?循吏传?郭祖深》: “又 梁 兴以来, 发人徵役, 号为三五。”
15. 约举之数。 表示数目不多。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 “遂将三五少年辈, 登高远望形神开。”
? 《水浒传》第二回: “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喽罗看守寨栅, 只带三五个做伴。”
?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 “庭有藤二本, 柽柳一株, 傍帖湖石三五, 可以坐客赋诗。”
? 沈从文 《生存》: “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II
谓三令五申。
?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 “所统郡县, 便普三五;咸依旧格, 以赴戎麾。”
? 胡之骥 汇注: “三五, 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五: wǔ ㄨˇ1)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
関連用語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五: wǔ ㄨˇ1)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
三五夕: 同“三五夜”。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与我别所期, 期在三五夕。” ? 唐 李峤 《月》诗: “桂满三五夕, 蓂开二八时。”
三五夜: 农历十五日夜晚。 ? 南朝 梁 沈约 《昭君辞》: “唯有三五夜, 明月暂经过。” ?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 “月明三五夜, 对芳颜。” ? 清 大健 《鹤来庄赠孝隐》诗: “中林三五夜, 常把荜门开。”
三五月: 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 多特指中秋月。 ? 南朝 梁 王僧孺 《月夜咏城南康新有所纳》诗: “二八人如花, 三五月如镜。” ?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 “是时秋方中, 三五月正圆。” ? 唐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诗: “分明三五月, 传照百千灯。”
三五门: 晋 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 南北朝 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三五门”。 ? 《宋书?武念传》: “ 武念 , 新野 人也。 本三五门, 出身郡将。”
三三五五: sān sān wǔ wǔ 【解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出处】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示例】却有那恶薄同袍,轻浮年少,~,去看苏秀才前妻。(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四回) 【拼音码】ssww
三五七言诗: 诗体的一种。 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 始创于 唐 李白 《三五七言》诗: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 杨齐贤 题解: “古无此体, 自 太白 始。”
三五之隆: 三皇五帝之盛世。 ? 《汉书?郊祀志下》: “夫 周 秦 之末, 三五之隆, 已尝专意散财, 厚爵禄, 竦精神, 举天下以求之矣。” ? 颜师古 注: “三谓三皇, 五谓五帝。”
三五传柑: 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 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 谓之“传柑”。 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 明 张煌言 《海上观灯限删咸二韵》: “自来三五传柑胜, 岂惜霞觞付酒监。”
三五成群: sān wǔ chéng qún 【解释】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示例】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把他嘲笑戏侮。(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 【拼音码】swcq 【灯谜面】公园里的游客草原上的狍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群的分散
三五蟾光: 农历十五夜的月光。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 “碧天如水夜初凉, 三五蟾光满帝乡。”
三互法: 东汉 选任地方官员, 为防止结党营私, 规定凡婚姻之家及 幽 冀 两州人士, 不得交互为官, 称三互法。 ? 《后汉书?蔡邕传》: “初, 朝议以州郡相党, 人情比周, 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相监临。 至是复有三互法, 禁忌转密, 选用艰难。 ? 幽 冀 二州, 久缺不补。” ? 李贤 注: “三互, 谓婚
三云: 汉 宫殿名, 在 甘泉 宫中。 ? 《西京杂记》卷一: “ 成帝 设云帐, 云幄、云幕于 甘泉紫殿 , 世谓 三云殿 。” ? 南朝 梁武帝 《方丈曲》: “挹八玉, 御 三云 。” ? 唐 潘炎 《九日紫气赋》: “位当用九, 果符九日之祥;运极通三, 永御 三云 之殿。” ? 明
三二: 约计之词。 常用于表示较少的数量。 ? 《南史?后妃传下?徐元妃》: “妃无容质, 不见礼, 帝三二年一入房。” ? 《水浒传》第十五回: “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 ? 《西游记》第十二回: “徒弟们, 我去之后, 或三二年, 或五七年, 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 我即回来。”
三事: 1. 三件事。 所指随文而异。 指正德、利用、厚生。 ? 《书?大禹谟》: “六府三事允治。” ? 孔颖达 疏: “正身之德, 利民之用, 厚民之生, 此三事惟当谐和之。” ?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 “由是五谷岁登, 百瑞时见, 六府三事, 惟序惟歌。”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