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仕三已中国語の意味
- 三仕三已
基本解释:仕:作官;已:指被罢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罢免。形容心胸开阔,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
関連用語
三仕: 谓三度或多次出仕。 ? 《论语?公冶长》: “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 无喜色;三已之, 无愠色。” ?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 “志终四民, 希绝三仕。” ? 宋 苏轼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忘躯徇国乃吾子, 三仕何曾知愠喜。”
三已: 谓三度或多次罢官。 语出《论语?公冶长》: “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 无喜色;三已之, 无愠色。” ? 唐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 “且无三已色, 犹泛五湖舟。” ? 清 姚莹 《与余小坡书》: “夫不有身为贵卿, 三已之不愠者乎!”
三已心: 不以一再罢官为意的情怀。 ? 唐 张说 《赠赵侍御》诗: “ 长沙 鵩作赋, 任道可知浅。 请从三已心, 荣辱两都遣。”参见“ 三已 ”。
三仗: 1. 即勋仗。 ? 唐 天子衙卫分为五仗: 一曰供奉仗, 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 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 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 以翊卫为之;五曰散手仗, 以亲、勋、翊卫为之。 皆带刀捉仗, 列坐于东西廊下。 见《新唐书?仪卫志上》。 ? 《新唐书?宦者传下?韩全诲》: “天子入 全忠 军, 全忠 泥首素服,
三仙: 1. 传说 三国 吴 主 孙权 之祖 孙锺 , 以种瓜为业, 有三仙人诣门乞瓜, 锺 厚待之。 因指以葬地, 谓当出天子。 言讫化为三鹤飞去。 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锺》。 后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 唐 李峤 《瓜》诗: “六子方呈瑞, 三仙实可嘉。” 2. 指三位翰林学士。
三仓: 1. 古字书名。 ? 汉 初, 合 李斯 《仓颉篇》、 赵高 《爰历篇》和 胡母敬 《博学篇》为一书, 称“三仓”, 亦统称《仓颉篇》, 凡三千三百字。 ? 魏 晋 时, 又以 李斯 《仓颉篇》为上卷, 扬雄 《训纂篇》为中卷, 贾鲂 《滂喜篇》为下卷, 合为一部, 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
三仙丹: 三仙丹 拼音:sān xiān dān 注音:ㄙㄢ ㄒㄧㄢ ㄉㄢ 词语解释 即“氧化汞”(886页)。
三从四德: sān cóng sì dé 【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处】《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示例】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拼音码】scsd 【用法】联合式;作主
三代: sān-dài [the three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Hsia, Shang and Chou]∶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sāndài [three generations] 指祖至孙三辈,也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 祖孙三代 三代同堂
三从兄弟: 同高祖所出的兄弟。 ? 《仪礼?丧服》“族昆弟” 唐 贾公彦 疏: “云族昆弟者, 己之三从兄弟, 皆名为族。”
三代人物: 宋 遗民 刘辰翁 自号。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须溪》: “ 宋 亡之后, 刘公 ( 刘辰翁 )竟不出仕也。 噫, 是与 伯夷 陶潜 何异哉! 须溪 私印, 古篆‘三代人物’四字自许, 良不为过。”
三从: 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谓之“三从”。 ? 《仪礼?丧服》: “妇人有三从之义, 无专用之道, 故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 汉 班固 《白虎通?爵》: “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 是以有三从之义。” ? 宋 范成大 《故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