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停中国語の意味
-
1. 三成;三部分。
? 宋 韩琦 《六月六日雨后过岳庙》诗: “虽妨麦始三停获, 且见苗知一半收。”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三停来是闺怨相思, 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 《水浒传》第八三回: “三停之内, 截他二停粮船也好。”
2. 书法理论把某些字的结构分成上、中、下三段, 称三停+もっと...。 见 明 李淳 《大字结构法》。
3. 相法术语。 相面者以人体及面部各分三部, 称上中下三停。 三停齐等为福相。
?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 “三停既等齐, 五岳相朝起。”
? 《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 “这位娘子, 三停平等, 一生衣禄无亏。”
-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停: tíng ㄊㄧㄥˊ1)止住,中止不动:~止。~产。~学。~职。~顿。~...
関連用語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停: tíng ㄊㄧㄥˊ1)止住,中止不动:~止。~产。~学。~职。~顿。~...
三停刀: 锋刃部分约占全长三分之一的一种长柄刀。 ? 明 贾仲名 《对王梳》第一摺: “三停刀砍脚跟, 百鍊锤打脑门。” ?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摺: “扯鼓夺旗千般勇, 三停刀上血光飞。”
三候: 中医术语。 候脉时, 以指测寸、关、尺三处脉搏, 每处均可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象, 谓之三候。 ? 《素问?三部九候论》: “人有三部, 部有三候, 以决生死, 以处百病, 以调虚实, 而除邪疾。” ? 王冰 注: “三部之内, 经隧由之, 故察候存亡, 悉因于是。” ? 晋 杨泉 《物理论》: “名医达脉者,
三儒: 指 汉 代的 董仲舒 、 公孙弘 、 儿宽 。 ? 《汉书?循吏传序》: “唯 江都 相 董仲舒 、内史 公孙弘 、 儿宽 , 居官可纪。 三人皆儒者, 通于世务, 明习文法, 以经术润饰吏事。”一说, 指 汉 代的 董仲舒 、 刘向 、 扬雄 。 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名儒》。
三倒班: 同“三班倒”。 草明 《乘风破浪》第四章: “ 小兰 好是好, 可是干的也是男工干的活, 又是三倒班, 他正下班回来睡觉呢, 她却要上班去了。”
三元: 1. 农历正月初一。 是日为年、月、日之始, 故谓之三元。 ? 南朝 齐 王俭 《谅暗亲奉烝尝议》: “公卿大夫, 则负扆亲临。 三元告始, 则朝会万国。” ?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 “流辉沾万物, 布泽在三
三倒: 《世说新语?赏誉下》“﹝ 王平子 ﹞每闻 卫玠 言, 辄叹息绝倒”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卫玠别传》: “ 玠 少有名理, 善通 庄老 。 ? 琅邪 王平子 , 高气不群, 迈世独傲;每闻 玠 之语议, 至于理会之间, 要妙之际, 辄绝倒于坐, 前后三闻为之三倒。 时人遂曰: ‘ 卫君 谈道, 平子 三倒。 ’”后因以“三倒”形容发论一再令人倾服。
三元八会: 道教语。 三元, 日、月、星。 三元加上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八会。 指 仓颉 造字之前, 由三五妙气凝空而成的“云篆”、“天书”, 为一切道经之相。 ? 《云笈七签》卷七: “《道门大论》曰: 一者阴阳, 初分有三元、五德、八会之气, 以成飞天之书。”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一》: “秀人民之交, 别阴阳之分, 则有三元八
三倍: sānbèi [triple] 三的倍数的数量 他收入的三倍 增加到原来尺寸的三倍
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 基本解释 :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三保太监: 明成祖 时大航海家太监 郑和 , 小字 三保 , 故称“三保太监”。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六?三保太监》: “ 永乐 丁亥, 命太监 郑和 、 王景弘 、 侯显 三人往东南诸国, 赏赐宣谕。 今人以为 三保 太监下洋, 不知 郑和 旧名 三保 , 皆靖难内臣有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