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中国語の意味
-
1. 指臣事君, 子事父, 幼事长的三种道德规范。
? 《礼记?文王世子》: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 唯世子而已……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
? 《文选?沈约<齐故安隆昭王碑文>》: “协隆三善, 仰敷四德。”
? 张铣 注: “三善, 谓事君、事父、事长也。”
? 《隋书?史祥传》: “仰惟体元良之德, 焕重+もっと...离之晖, 三善克修, 万邦以正。”
2. 三样好处。
? 《明史?刘应节传》: “ 通 仓无腐粟, 京 军沾实惠, 密云 免佥商, 一举而三善备矣。”
-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善: shàn ㄕㄢˋ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
関連用語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善: shàn ㄕㄢˋ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
三善道: 佛教语。 谓六道轮回中与善业相应的三个趋生之所。 即上品善业趋生的天道, 中品善业趋生的人道, 下品善业趋生的修罗道。 ? 《大智度论》卷三十: “分别善恶故, 有六道。 善有上中下故, 有三善道, 天、人、阿修罗;恶有上中下故, 地狱、畜生、饿鬼道。”参见“ 六道 ”、“ 三恶道 ”。
三啇: 三啇 拼音:sān dí 注音:ㄙㄢ ㄉㄧˊ 词语解释 见“ 三商 ”。
三嘏: 晋 刘宏 与兄 粹 弟 潢 三人表字皆有“嘏”字, 合称“三嘏”。 ? 《晋书?刘惔传》: “﹝ 惔 ﹞祖 宏 , 字 终嘏 , 光禄勋; 宏 兄 粹 , 字 纯嘏 , 侍中; 宏 弟 潢 , 字 冲嘏 , 并有名中朝。 时人语曰: ‘ 洛 中雅雅有三 嘏 。 ’”
三商: 犹言三刻。 古代以漏刻计时, 谓之商。 ? 《诗?齐风?东方未明》“狂夫瞿瞿” 唐 孔颖达 疏: “《尚书纬》谓刻为商。 ? 郑 作《士昏礼》目录云: ‘日入三商为昏’, 举全数以言耳。”后亦以“三商”指漏刻。 ? 明 杨慎 《梁白紵舞歌》之一: “高张洞越吹参差, 二八递代三商移。”  
三嘴行: 旧时市井詈词。 指戏行。 ?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近来被 淮清桥 那些开三嘴行的挤坏了, 所以来投奔老爹。”
三唱: 见“ 三注三唱 ”。
三器: 三种治国的手段, 指号令、斧钺、禄赏。 ? 《管子?重令》: “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 斧钺也, 禄赏也……非号令毋以使下;非斧钺毋以威众;非禄赏毋以劝民。”
三唐: 诗家论 唐 人诗作, 多以初、盛、中、晚分期, 或以中 唐 分属盛、晚, 谓之“ 三唐 ”。 ? 清 顾有孝 《江左三大家诗钞序》: “虽体要不同, 莫不源流六义, 含咀三 唐 , 成一家之言, 擅千秋之目。” ? 姚华 《论文后编》: “可谓六代俪语之佚文, 三 唐 近体之摘句也。”参见“ 四唐 ”。
三四: 1. 犹言再三再四。 ? 《北齐书?崔逻传》: “握手殷勤, 至于三四。” 2. 表示为数不多。 ? 宋 欧阳修 《归自谣》词: “春艳艳, 江上晚山三四点。”
三哲: 亦作“三悊”。 三位贤人。 所指随文而异。 ? 《汉书?叙传下》: “ 陈汤 诞节, 救在三悊。” ?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 “三悊, 谓 刘向 、 谷永 、 耿育 , 皆讼救 汤 也。” ?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 “乃眷三哲, 俾乂斯民。” ? 李善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