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之木中国語の意味
- 指琴。
?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三尺之木, 数弦之声, 感动天地, 何其神也?” 黄晖 校释: “《广雅?释乐》: ‘ 神农氏 琴, 长三尺六寸六分, 上有五弦, 曰: 宫、商、角、徵、羽。
? 文王 增二弦, 曰少宫、少商。 ’”
- 三尺: sānchǐ(1)[sword]∶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
-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木: mù ㄇㄨˋ1)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
関連用語
三尺: sānchǐ(1)[sword]∶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木: mù ㄇㄨˋ1)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
三尺之孤: 幼小的孤儿。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新郑富平身后》: “两公立朝铮铮, 即微有可议, 何至溺情阿堵, 使有三尺之孤, 必不决裂至此。” ? 清 姚鼐 《丹徒王氏秀山阡表》: “母 吴 儒人尚少, 家贫乏, 无族党内外之助, 抚三尺之孤, 默默自守于穷巷之中。”
三尺: sānchǐ (1) [sword]∶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foot bamboo strips]∶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诽谤之木: 供百姓书写政治缺失的表木。 ? 《吕氏春秋?自知》: “ 尧 有欲谏之鼓, 舜 有诽谤之木, 汤 有司过之士, 武王 有戒慎之鼗, 犹恐不能自知。” ? 高诱 注: “欲谏者击其鼓也。 书其过失以表木也。”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诽谤之木设, 则有过必知;敢谏之鼓悬, 则直言必献。”  
三尺令: 见“ 三尺律 ”。
三尺僮: 童仆。 ? 唐 费冠卿 《闲居即事》诗: “生计唯将三尺僮, 学他贤者隐墙东。”
三尺剑: 古剑长凡三尺, 故称。 ? 《史记?高祖本纪》: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此非天命乎?”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 “风尘三尺剑, 社稷一戎衣。”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 “要斩 楼兰 三尺剑, 遗恨琵琶旧语。” ?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莽莽神州, 天地邱墟。 男儿
三尺喙: 1. 《庄子?徐无鬼》: “ 丘 也闻不言之言矣, 未之尝言, 于此乎言之。 ? 市南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孙叔敖 甘寝秉羽而 郢 人投兵。 ? 丘 愿有喙三尺。”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 ?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 “臣等虽三尺之喙, 日诵五车之书, 反不如医卜执技
三尺土: 指坟墓。 ? 明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 “只恐你难保百年坟, 教凭谁看你三尺土。” ?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妾或适他人, 父母三尺之土, 朝夕不便省视。” ? 清 郑燮 《徐君墓》诗: “为表 延陵 万古心, 忍负 徐君 三尺土。”
三尺布: 指酒旗。 ?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摺: “酒店门前三尺布, 人来人往图主顾。”
三尺律: 谓法律。 ? 《汉书?朱博传》: “如太守 汉 吏, 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 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 清 钱谦益 《浙江嘉兴府推官姚钿授文林郎制》: “夫三尺律, 人主所与治天下也。”亦作“ 三尺令 ”。 ? 唐 李颀 《送马录事赴永嘉》诗: “手持三尺令, 决遣如流泉。”参见“ 三尺 ”。
三尺桐: 指琴。 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 ? 宋 苏轼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 “赖此三尺桐, 中有山水意。”
三尺水: 喻剑。 ? 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 曾入 吴 潭斩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