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中国語の意味
-
1.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 三壶 , 则海中三山也。 一曰 方壶 ,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 则 瀛洲 也。”
?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 “玄都五府风尘绝, 碧海三山波浪深。”
?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 “三山旧是神仙地, 引手东来一钓鳌。”+もっと...
? 清 黄遵宪 《和沈子培同年》诗: “缥缈三山信 徐巿 ,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 东有 九仙山 , 北有 越王山 ,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 广陵 城里别匆匆, 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 冠名。
?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 “数点疏星紫锦斑, 仙家新样剪三山。”
?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 “七星战袍衬金甲, 三山尖帽飘猩红。”
?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 “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 身披锦花手巾, 臂腿四腕, 俱以金镯。”
4. 指三山骨。
?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 “蹄悬四局脑颗方, 胯耸三山尾株直。”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 “家徒四壁书侵坐, 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 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 “三山白雪化, 九域红旗鲜。”
? 萧华 《井冈山颂》诗: “推翻三山惊寰宇, 社会主义日日新。”
-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山: shān ㄕㄢˉ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
関連用語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山: shān ㄕㄢˉ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
三山客: 指道士。 ? 前蜀 杜光庭 《题北平沼》诗: “朝回时宴三山客, 涧尽闲飞五色鱼。”参见“ 三山 ”。
三山股: 即三山骨。 ?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摺: “欠彪躯整顿了锦征袍, 将玉带兜, 金镫挑, 三山股摔破了紫藤梢。”
三山骨: 指驴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 “三山骨休使鞭来打, 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摺: “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 大信袋滴溜着三山骨, 硬布衫拦截断十字街。”
三山五岳: sān shān wǔ yuè 【解释】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出处】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示例】茅盾《我们这文坛》:“~的好汉们各引着同宗同派,摆开了阵势,拚一个你死我活。” 【拼音码】sswy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范围大
三属: 1. 三次斟酒。 ? 《仪礼?士昏礼》: “酌玄酒, 三属于尊。” ? 郑玄 注: “属, 注也。” 2. 指古代战士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相连以掩蔽全身。 ? 《荀子?议兵》: “ 魏氏 之武
三居: 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 《书?舜典》: “五流有宅, 五宅三居。” ? 孔 传: “五刑之流, 各有所居, 五居之差, 有三等之居。 大罪四裔, 次九州之外, 次千里之外。”
三层大,二层小: 三层大,二层小(三層大,二層小) 拼音:sān céng dà ,èr céng xiǎo 注音:ㄙㄢ ㄘㄥˊ ㄉㄚˋ ,ㄦˋ ㄘㄥˊ ㄒㄧㄠˇ 词语解释 谓家庭中人口众杂,上辈之上还有上辈,下辈下面还有下辈。《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大人家的营生,三层大,二层小,知道怎样的。”《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只是 狄员外 乔乔的,你三层大,两层小,只怕自家主不下来。”
三层大, 二层小: 谓家庭中人口众杂, 上辈之上还有上辈, 下辈下面还有下辈。 ? 《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 “大人家的营生, 三层大, 二层小, 知道怎样的。” ? 《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 “只是 狄员外 乔乔的, 你三层大, 两层小, 只怕自家主不下来。”
三岑: 唐 岑羲 与弟 仲翔 、 仲休 的合称。 三人皆有治绩。 ? 《新唐书?岑羲传》: “﹝ 羲 ﹞迁 金坛 令。 时弟 仲翔 为 长洲 令, 仲休 为 溧水 令, 皆有治绩。 宰相 宗楚客 语本道巡察御史: ‘毋遗 江 东三 岑 。 ’”
三层划桨战船: [trireme] 靠划桨推动的战船。该船轻巧快速,灵活性很强,是波斯、腓尼基和希腊城邦在萨拉米斯之战(公元前480)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04)结束时占据地中海控制权期间使用的主要战船。雅典人的三层划桨战船长约37米,由170名桨手在三层高的船两边划动,速度可达13千米/小时。战船不进行作战时,通常在桅杆上挂方形帆。该船还配备了铜制的撞角,能运送弓箭手和矛手前往打击敌军。在公元前4世纪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