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怨中国語の意味
-
1. 三种招人怨恨的事。 指爵高、官大、禄厚。
? 《文子?符言》: “ 老子 曰: 人有三怨: 爵高者人妒之, 官大者主恶之, 禄厚者人怨之。”
? 《列子?说符》: “ 狐丘丈人 谓 孙叔敖 曰: ‘人有三怨, 子之知乎?’ 孙叔敖 曰: ‘何谓也?’对曰: ‘爵高者人妒之, 官大者主恶之, 禄厚者怨逮之。 ’” 金 元好问 《感事》诗: “血雠此日逢三怨, 风鉴平生备+もっと...九流。”
2. 三种招人怨恨的行为。 指凌人、诬人、掩人之善。
? 《国语?周语下》: “今 郤伯 之语犯, 叔 迂, 季 伐;犯则陵人, 迂则诬人, 伐则掩人。 有是宠也, 而益之以三怨, 其谁能忍之?”
-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怨: yuàn ㄩㄢˋ1)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
関連用語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怨: yuàn ㄩㄢˋ1)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埋三怨四: mánsān-yuànsì [complain about this and that] [方]∶事事埋怨 你最好干点实事,别老是埋三怨四的
三性: 1. 佛教名词。 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 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 均不出此三性。 见《成唯识论》卷八。 也称“三自性”。 ? 章炳麟 《建立宗论》: “云何三性?一曰遍计所执自性, 二曰依他起自性, 三曰圆成实自性。” 2. 佛教名词。 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
三恨: 1. 三件憾事。 ? 唐 薛元超 以不得进士擢第, 不得娶五姓女, 不得修国史为三恨。 见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2. 三件憾事。 ? 唐 时 吐蕃 乞立赞 以不知天子丧, 不及吊;山陵崩, 不及赙;不知 德宗 即位, 而发兵攻 灵州 , 入 扶 、 文 , 侵
三思而行: sān sī ér xíng 【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示例】终身大事也应该~。(欧阳山《三家巷》三0) 【拼音码】ssex 【灯谜面】孔夫子出门辞别姑母武则天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英文】think thrice before you act
三恪: 周 朝新立, 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 给以王侯名号, 称三恪, 以示敬重。 ? 周 封三朝说法有二。 一说封 虞 、 夏 、 商 之后于 陈 、 杞 、 宋 。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昔 虞阏父 为 周 陶正, 以服事我先王。 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 与其神明之后也, 庸以元女 大姬 配 胡 公, 而封诸 陈 , 以备三恪。” &
三思而后行: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示例】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 【拼音码】ssex
三恶: 1. 指暴、虐、颇(不正)三种恶劣的品性。 ? 《左传?昭公十四年》: “三言而除三恶, 加三利。” ? 杜预 注: “三恶: 暴、虐、颇也。” 2. 即三恶道。 ?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 “使群魔三恶, 不起于心, 万法诸
三思台: 元代俗语。 胸口, 心窝。 ?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摺: “ 关胜 哥大杆刀劈碎天灵盖, 徐宁 哥点钢枪搠透三思台。” ?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摺: “我鞭打碎他天灵盖, 枪搠透他三思台。”
三恶趣: 即三恶道。 ? 《增一阿含经?地主品》: “有此三不善根。 云何为三?贪不善根, 恚不善根, 痴不善根。 若比丘有此三不善根者, 堕三恶趣。 云何为三?所谓地狱、饿鬼、畜生。” ? 《法苑珠林》卷六六: “汝今可自归佛法众, 便不堕三恶趣。”
三思: sānsī 反复考虑:事关重大,请你~│~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