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中国語の意味
-
1. 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合称三纲。
? 汉 班固 《白虎通?三纲六纪》: “三纲者, 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
? 《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 为父子君臣, 以为纪纲” 唐 孔颖达 疏: “《礼纬?含文嘉》云: 三纲谓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 杨 墨 交乱, 而+もっと...圣贤之道不明, 则三纲沦而九法斁, 礼乐崩而夷狄横, 几何其不为禽兽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 “三纲实系命, 道义为之根。”
2. 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 皆为主要职务, 称三纲。
?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 “三纲等皆论穷弥天, 惠湛清月。”
? 王琦 注引《翻译名义》: “寺立三纲: 上座、维那、典座也。”
-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纲: (綱)gāng ㄍㄤˉ1)提网的总绳。2)事物的关键部分:大~。~领。...
関連用語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纲: (綱)gāng ㄍㄤˉ1)提网的总绳。2)事物的关键部分:大~。~领。...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出处】《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 【示例】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之理?(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拼音码】sgwc 【用法】联合式;
三纬: 指《诗》六义中的《风》、《雅》、《颂》。 ? 《朱子语类》卷八十: “三经是赋、比、兴, 是做诗底骨子……如《风》、《雅》、《颂》, 却是里面横串底, 都有赋、比、兴, 故谓之三纬。”一说, 指赋、比、兴。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赋、比、兴以体制言: 赋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 兴者托物兴辞也。 是为《诗》之三纬。”
三纸无驴: sān zhǐ wú lǘ 【解释】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拼音码】szwl 【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故事】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合同。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足足写了三大张跟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
三级跳远: sānjítiàoyuǎn 田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经过快速助跑后连续跳三步,第一步用起跳的脚落地,第二步用另一只脚落地,第三步两脚落地。
三线: sānxiàn 我国国防上指后方,是支援前线的战略基地。
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 基本解释 :中世纪欧洲国家的一种等级代表会议,通常在国家发生重要事件时由国王召开,参加者有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法国的三级会议于1302年首次召开。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再次召开三级会议,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三线八角: 三线八角 基本解释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八个角,称为三线八角。若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相同的一侧,且都在截线的同旁,则称此两角为同位角(如图中的∠1和∠5,∠2和∠6,∠3和∠7,∠4和∠8)。若两个角位置交错,且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则称此两角为内错角(如图中的∠2和∠8,∠3和∠5)。若两个角位置交错,且都在外方,则称此两角为外错角(如图中的∠1和∠7,∠4和∠
三红秀才: 宋 应子和 工诗, 有名句“两岸夕阳红”、“蜡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 时人称为“三红秀才”。
三组: 谓三颗印。 组, 结印章的丝带。 ? 《汉书?酷吏传?杨仆》: “怀银黄, 垂三组, 夸乡里。” ? 颜师古 注: “ 仆 为主爵都尉, 又为楼船将军, 并 将梁侯 , 三印, 故三组也。 组, 印绶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 官高显贵。 ?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 “ 杨仆 三组垂腰, 苏秦 六印在手。
三繞鹊: 三繞鹊 基本解释 :1.绕树三匝之鹊。语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之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喻无所依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