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藐三菩提中国語の意味
- 佛教语。 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 指佛陀所证的“等正觉”。
? 《心经》: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三菩提 ”、“ 三藐 ”。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 “今产太子, 当证三菩提, 圆明一切智。”
? 清 蒋士铨 《空谷香?香销》: “看他低眉合掌微微笑, 把虚无打破归三藐。”
- 三藐: 见“ 三藐三菩提 ”。
- 三菩提: 见“ 三藐三菩提 ”。
関連用語
三藐: 见“ 三藐三菩提 ”。
三菩提: 见“ 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梵语的译音。 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 一译为“无上正遍知”。 是佛无上觉智。 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 即名为“佛”。 ? 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罗汉道, 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如来与 舍利弗 若是同乎?曰: 何独 舍利弗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
三菩提: 见“ 三藐三菩提 ”。
三藐: 见“ 三藐三菩提 ”。
菩提: pú tí 佛教用语,指觉悟的境界。[梵 bodhi]
菩提子: 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 可作念佛的数珠。 ? 《校量数珠功德经》: “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 或时掐念, 或但手持, 诵数一遍, 其福无量。” ? 唐 陆龟蒙 《寂上人院》诗: “暗数菩提子, 闲看薜荔花。” ? 清 金氏 《偶然作》诗: “我思更如何, 欲种菩提子。”
菩提树: pútíshù [pipal;pipal tree;pipul;peepul;peepal] 印度的一种著名的榕属植物,因植株高大,寿命长和在经济用途上为虫胶的来源而著称,它与孟加拉榕的区别在于无支根
须菩提: 1. 梵语subhūti的音译。 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 意译为“善现”、“善见”、“善吉”、“空生”等。 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长者 鸠留 之子, 出家为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 以“解空第一”著称。 ? 《维摩诘经?弟子品》: “佛告 须菩提 : ‘汝行诣 维摩诘 问疾。 ’” 僧肇 注: “ 须菩提 、
无上菩提: 佛教语。 谓最高之觉悟境界。 ? 《大宝积经》卷二八: “彼菩萨信诸如来正真正觉无上菩提。” ? 宋 苏轼 《题王霭如来出山相赞》: “错不错, 安得无上菩提成等正觉?”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凡是洞中, 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 住居极乐胜境, 同修无上菩提。”
三藩: 1. 指 汉明帝 子 千乘哀王 建 、 淮阳顷王 炳 、 济阴悼王 长 。 ? 《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赞》: “三藩夙龄, 党 惟荒忒。” ? 李贤 注: “谓 千乘 、 淮阳 、 济阴 并早殁也。” 2. 指 南朝 齐 之 会稽 、 南徐州 和 南兖州 。  
三藩之乱: 见“ 三藩 ”。
三藏: SānZàng 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戒律;论,阐发教义。
三蘖: 三蘖 拼音:sān niè 注音:ㄙㄢ ㄋㄧㄝ ˋ 词语解释 亦作“ 三孽 ”。 谓一本生三蘖。原指 韦 、 顾 、 昆吾 ,皆 桀 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韦 顾 既伐, 昆吾 夏桀 。” 毛 传:“有 韦国 者,有 顾国 者,有 昆吾国 者。” 郑玄 笺:“ 韦豕 、 韦彭 ,姓也, 顾 、 昆吾 皆 己 姓也
三薰三沐: ①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虎: 1. 虎为猛兽, “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 指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 ? 《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 彪 兄弟三人, 并有高名, 而 彪 最优, 故天下称曰: ‘ 贾氏 三虎, 伟节 ( 彪 字)最怒。 ’” 南朝 陈 徐陵《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 贾氏 三虎, 岂独贵于前修; 荀 家八龙, 信服在于今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