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中国語の意味
- bù shí zhī wú
【解释】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拼音码】bszw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 不识: 1. 不知道, 不认识。 &n...
- 之无: 1. 之字与无字。  ...
関連用語
不识: 1. 不知道, 不认识。 &n...
之无: 1. 之字与无字。  ...
略识之无: lüè shí zhī wú 【解释】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拼音码】lszw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识字不多
之无: 1. 之字与无字。 ?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仆始生六七月时, 乳母抱弄于书屏下, 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 仆虽口未能言, 心已默识。” ?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 “极知之无不足讶, 更恐洛诵难为功。” 2. 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nbs
不识: 1. 不知道, 不认识。 ? 《诗?大雅?皇矣》: “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 ? 郑玄 笺: “其为人不识古, 不知今, 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 唐 韩愈 《闵己赋》: “行舟楫而不识四方兮, 涉大水之漫漫。” ? 鲁迅 《<集外集>序言》: “连我自
不识丁: 不识一个字。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彼所重 王剧 、 王勉 、 苏味道 者, 一以钩党取族, 一以摸棱贬窜, 区区相位, 何益人毛发事, 千古肉食不识丁人, 举为谈柄, 良可笑也。” ? 清 道霈 《重刊<坛经>缘起》: “ 六祖 以不识丁传衣, 其道遂大震于中国。”详“ 不识一丁 ”。
不识时: 犹不识时务。 ? 《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 “ 花子虚 不识时, 还使小厮再三邀请。 ? 西门庆 一径躲的往院里去了, 只回不在家, 花子虚 气的发昏, 只是跌脚。”
不识相: 不知趣, 不知好歹。 ? 叶文玲 《篱下》: “不识相, 早晚有你的好果子吃。”
不识窍: 不懂事。 ?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于今又有个不识窍的小二哥, 也与个妇人私通, 日日贪欢, 朝朝迷恋, 后惹出一场祸来, 尸横刀下。” ? 《负曝闲谈》第八回: “老把兄, 我难道是不识窍的人么?”
不识面: 没有见过面。 ? 《世无匹》第三回: “ 金守溪 听 干白虹 三字, 虽不识面, 那义勇之风, 藉藉在耳。” ?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三: “吃过饭, 他仍和 小喜 躺在床上, 一边吸料子, 一边准备应酬这位不识面的绿林豪侠。”
东不识: 亦作“东不訾”。 传说为 舜 友之一。 ? 《尸子》卷下: “ 舜 得友五人, 曰 雄陶 、 续耳 、 柏杨 、 东不识 、 秦不空 , 皆一国之贤人也。” ? 《汉书?古今人表》作“ 东不訾 ”。 按, 舜 友或作六人, 或作七人, 姓名用字也各有异。 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 清 孙星衍 《尸子校集》。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解释】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示例】尊翁一生,清慎勤三字,可~。(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拼音码】dzwk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be worthy of
悔之无及: huǐ zhī wú jí 【解释】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示例】倘一有拒捕之名,弄假成真,百口难诉,~矣。(《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 【拼音码】hzwj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言之无物: yán zhī wú wù 【解释】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示例】写文章要有内容,切忌空话连篇,~。 【拼音码】yzww 【灯谜面】唯心论;缺货通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speech deviod of substance
卑之无甚高论: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 【解释】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拼音码】bzwl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一般的看法,没有新意 【英文】beneath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