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麦中国語の意味
- bù biàn shū mài
【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示例】世间也尽有~的人。(郭沫若《银杏》)
【拼音码】bbsm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识
【英文】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
【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荒淫无道,经常滥杀无辜,群臣经常互相倾轧。+もっと...大臣栾书、中行偃在宠臣匠丽氏家里活捉晋厉公,并在两年后处死晋厉公。由于晋襄公的大儿子是白痴,连豆子、麦子都分不清,只好立其小儿子周子为晋悼公
- 不: bù ㄅㄨˋ1)副词。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
- 辨: biàn ㄅㄧㄢˋ1)分别,分析,明察:~别。~认。~析。~正。~识。...
- 菽麦: 1. 豆与麦。 ...
関連用語
不: bù ㄅㄨˋ1)副词。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
辨: biàn ㄅㄧㄢˋ1)分别,分析,明察:~别。~认。~析。~正。~识。...
菽麦: 1. 豆与麦。 ...
未辨菽麦: 分不清豆子和麦子。 形容愚昧无知。 ?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载湉 小丑, 未辨菽麦, 铤而走险。”参见“ 不辨菽麦 ”。
不辨菽粟: 犹不辨菽麦。粟,小米。
菽麦: 1. 豆与麦。 ? 《诗?豳风?七月》: “黍稷重穋, 禾麻菽麦。” ? 《礼记?内则》: “饘酏酒醴, 芼羹菽麦。” ?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 “松柏无完枝, 菽麦断萌櫱。” 2. 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  
不辩菽麦: 同“不辨菽麦”。
智昏菽麦: 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三头不辨两: 形容糊涂人不明事理。 ? 《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 “ 狄希陈 虽是生长富家, 却是三家村的农户, 除了银钱, 晓得甚么叫是顾绣, 三头不辨两, 说得像个挣头鸭子一般。”
不辨真伪: bù biàn zhēn wěi 【解释】辨:分辩。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拼音码】bbzw
屯毛不辨: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於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牂羝不辨: 形容愚昧无知。 牂, 母羊;羝, 公羊。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戴监生》: “汝牂羝不辨, 香臭不分, 有何尴尬, 其恃汝母为护符耶!”
不辨龙蛇: 不辨龙蛇 基本解释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不辰: 不得其时。 ? 《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 逢天僤怒。” ? 宋 文天祥 《六歌》: “我生我生何不辰, 孤根不识桃李春。” ? 《金史?列女传?冯妙真》: “妇生不辰, 不得终执箕帚, 义不从辱。” ?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 “际世不辰, 灵迹多淹。”
不辟斧钺: bù bì fǔ yuè 【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拼音码】bbfy
不辱: 1. 不辱没。 ? 《论语?子路》: “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 ?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太上不辱先, 其次不辱身。” ?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 “出征入辅, 幸不辱命。” 2. 不耻辱。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