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斧钺中国語の意味
- bù bì fǔ yuè
【解释】钺:比斧大的刀具;斧钺:古代杀人的武器。不怕杀头。形容将士英勇无畏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直言苦谏。”
【拼音码】bbfy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不避: bùbì(1)[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不...
- 斧钺: fǔyuè〈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
関連用語
不避: bùbì(1)[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不...
斧钺: fǔyuè〈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
斧钺: fǔyuè 〈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
不避: bùbì (1) [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 [second to none]∶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赐斧钺: 见“ 赐鈇钺 ”。
不辟斧钺: bù bì fǔ yuè 【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拼音码】bbfy
刀锯斧钺: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
不避水火: 见“不避汤火”。
不避汤火: bù bì tāng huǒ 【解释】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拼音码】bbth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临难不避: 危难之时不躲避。形容忠直勇敢。
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
不避强御: 不避强御 基本解释 :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同“不畏强御”。
不避子卯: 不避子卯 基本解释 :子、卯:古人认为子日和卯日为恶日。不回避子、卯等不吉利的日子。指不迷信,没有忌讳。
不避艰险: 不避艰险 拼音:bù bì jiān xiǎn 注音:ㄅㄨˋ ㄅㄧˋ ㄐㄧㄢ ㄒㄧㄢˇ 成语解释 不避艰险 【拼音】:bù bì jiān xiǎn 【解释】: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不邓邓: 同“不登登”。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摺: “则见他努眼撑睛, 大叫乎, 不邓邓气夯胸脯。” ?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三摺: “不邓邓按不住心头怒。” ?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摺: “恼的我不邓邓忿气盈腮。”
不遭时: 不逢时。 谓未遇良机。 ? 《史记?管晏列传》: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 ? 唐 韩愈 《感二鸟赋》: “遭时者, 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 累善无所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