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司中国語の意味
-
1. 唐 代设于东都 洛阳 的官署总称。
?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 “东司绝教授, 游宴以为恒。”
? 唐 白居易 《再授宾客分司》诗: “分命在东司, 又不劳朝谒。”
2. 亦作“ 东厮 ”。 指厕所。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五出: “夫人, 生得好时, 讨来早辰间侍奉我门+もっと...汤药, 黄昏侍奉我门上东司。”
?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定眼再看时, 却是 史 大汉跧蹲在东司边。”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寄》: “原来 支成 登东厮去了。”
- 东: (東)dōng ㄉㄨㄥˉ1)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方。...
- 司: sī ㄙˉ1)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
関連用語
东: (東)dōng ㄉㄨㄥˉ1)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方。...
司: sī ㄙˉ1)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
东合: 东向的小门。 ? 《汉书?公孙弘传》: “ 弘 自见为举首, 起徒步, 数年至宰相封侯, 于是起客馆, 开东閤以延贤人。” ?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 “此閤是小门, 不以贤者为吏属, 别开门延之。” ? 《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 东平王 苍 为骠骑将军, 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东台: 1. 官署名。 ? 唐 高宗 时曾改门下省为东台, 后因以沿称门下省。 ? 《新唐书?百官志二》: “ 龙朔 二年, 改门下省曰东台。” ? 《新唐书?张文瓘传》: “ 乾封 二年, 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遂与 绩 同为宰相。” ? 宋 苏轼 《次韵
东后: 1. 东方的诸侯。 ? 《书?舜典》: “望秩于山川, 肆觐东后。” ? 孔 传: “遂见东方之国君。” ?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 “命东后, 诏苍冥。” ? 倪璠 注引《史记?封禅书》: “东后者, 诸侯也。” ? 唐
东又不着,西又不着: 东又不着,西又不着(東又不着,西又不着) 拼音:dōng yòu bù zháo ,xī yòu bù zháo 注音:ㄉㄨㄙ ㄧㄡˋ ㄅㄨˋ ㄓㄠˊ ,ㄒㄧ ㄧㄡˋ ㄅㄨˋ ㄓㄠˊ 词语解释 见“ 东不着边,西不着际 ”。
东向: 见“ 东向 ”。
东又不着, 西又不着: 见“ 东不着边, 西不着际 ”。
东向而望, 不见西墙: 《吕氏春秋?去尤》: “东面望者, 不见西墙;南乡视者, 不睹北方: 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 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 顾此失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会己则嗟讽, 异我则沮弃, 各执一隅之解, 欲拟万端之变: 所谓东向而望, 不见西墙也。”
东厸: 东厸(東厸) 拼音:dōng miǎn 注音:ㄉㄨㄙ ㄇㄧㄢˇ 词语解释 见“ 东邻 ”。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东厮: 见“ 东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