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会中国語の意味
- 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
? 《梁书?武帝纪下》: “﹝ 中大通 二年﹞秋八月庚戌, 舆驾幸 德阳堂 , 设丝竹会, 祖送 魏主 元悦 。”
? 《南史?陈南康王方泰传》: “上( 宣帝 )登 玄武门 观, 宴群臣以观之。 因幸乐游苑, 设丝竹会。”
- 丝竹: sīzhú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会: (會)huì ㄏㄨㄟˋ1)聚合,合拢,合在一起:~合。~审。~话。2)...
関連用語
丝竹: sīzhú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会: (會)huì ㄏㄨㄟˋ1)聚合,合拢,合在一起:~合。~审。~话。2)...
丝竹: sīzhú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钓丝竹: 竹子的一种。 疏节, 枝梢细长, 叶繁。 ? 《说郛》卷六六引 元 刘美之 《续竹谱》: “ 蜀 土有竹状如垂钓, 俗名钓丝竹也。”
丝竹中年: 《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丝竹管弦: sī zhú guǎn xián 【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示例】~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李木庵《秧歌舞吟》诗)? 【拼音码】szgx
金石丝竹: jīn shí sī zhú 【解释】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庄子·骈母》:“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示例】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拼音码】jssz 【用法】联合
丝竹筦弦: 见“丝竹管弦”。
丝竹陶写: 丝竹陶写 基本解释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丝窠: 1. 蜘蛛网。 ?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 “蹄道补复破, 丝窠扫还成。” ?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 “又欲及岁晚, 空堂扫丝窠。” ? 宋 黄庭坚 《戏呈孔毅父》诗: “文章功用不经世, 何异丝窠缀露珠。” 2. 缫丝的一
丝笼: 1. 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 唐 岁时节物: 元日, 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饧;人日, 则有煎饼;上元, 则有丝笼。” 2. 指鸟笼。 ? 《广西壮族文学?新的戏剧?刘三姐》: “﹝ 莫海仁 ﹞便计谋使 刘三姐 像‘鸟儿进丝笼
丝窝: 一种糖的名称。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甜食房: 掌房一员, 协同内官数十员, 经手造办丝窝、虎眼等糖。”
丝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 泛指乐器。 亦借指音乐。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入则歌姬舞女, 击竹吹笙, 丝管迭奏, 连宵尽日。” ?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 锦城 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 “每府僚宴集其上, 绮罗照野, 丝管沸天, 游人指点咨嗟,
丝禽: 鹭鸶的别名。 ?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 “丝禽藏荷香, 锦鲤绕岛影。”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