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论中国語の意味
- liǎngdiǎnlùn
指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即全面地看问题,分清主次,不但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不但看到事物的现状,也要看到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两: (兩)liǎng ㄌㄧㄤˇ1)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
- 点: (點)diǎn ㄉㄧㄢˇ1)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a.液...
- 论: (論)lùn ㄌㄨㄣˋ1)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
関連用語
两: (兩)liǎng ㄌㄧㄤˇ1)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
点: (點)diǎn ㄉㄧㄢˇ1)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a.液...
论: (論)lùn ㄌㄨㄣˋ1)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
一点论: 毛泽东 对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的一种简明的、生动的、通俗的说法。 ? 毛泽东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一点论是从古以来就有的, 两点论也是从古以来就有的。 这就是形而上学跟辩证法。”
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 旧小说中对眼睛的美称。 ? 《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两个媒人用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 打一看时, 只见屋山头堆垛着一便价十万贯小钱儿。”
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神水: 见“ 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 ”。
两片嘴: 犹言一张嘴。 常含贬义。 ? 韶华 《肠梗阻》: “反正他就那么两片嘴, 顶多骂你个‘猴崽子’!”
两灵: 指龟和蛇。 ? 宋 苏轼 《醴泉观真靖崇教大师真赞》: “被发拊剑驭两灵, 国之东南福其庭。”
两牍: 指原告之诉状和被告之答辩状。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立状式》: “两牍当前, 殊难黑白。”
两火一刀: “剡”字的隐语。 指 剡县 。 ? 浙江 嵊县 旧名 剡县 , 其地有 剡山 、 金庭山 诸胜。 ? 唐 罗隐 《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诗: “两火一刀罹乱后, 会须乘兴雪中行。” ? 宋 赵拚 《次韵郡斋偶成》: “两火一刀名素胜, 十分双涧地长灵。”
两犀: 指上下牙齿。 ? 南朝 梁武帝 《子夜歌》之二: “朝日照绮窗, 光风动纨罗, 巧笑蒨两犀, 美目扬双蛾。”
两潘: 晋 代文学家 潘岳 和 潘尼 的合称。 ? 潘岳 长于诗赋, 文辞华靡; 潘尼 诗注重词藻, 与叔父 潘岳 以文学齐名, 世称“两潘”。 ?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 “ 太康 中, 三 张 、二 陆 、两 潘 一 左 , 勃尔复兴, 踵武前王, 风流未沫, 亦文章之中兴也。”
两献: 西汉 河间献王 刘德 和 东汉 沛献王 刘辅 的合称。 ? 《晋书?文六王传论》: “ 齐王 以两 献 之亲, 弘二 南 之化。” ? 《宋书?临川烈武王刘道规传》: “王神谟独运, 灵武宏发……固已化被 江 汉 , 勋高 微 管 , 远猷侔于二 南 , 英雄迈于两 献 者矣。”
两湖平原: 两湖平原 基本解释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合称,两者以长江荆江段为分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两王: 晋 大书法家 王羲之 、 王献之 的合称。 ? 唐 窦臮 《述书赋》: “ 元宝 刚直, 两 王 之次。 骨正力全, 轨范宏丽。”
两湖书院: 清 张之洞 任 湖广 总督时在 湖北 武昌 设立的学校。 学生为 湖南 、 湖北 两省生员, 课程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 ? 《碑传集补?张之洞》: “比督 楚 , 复创 两湖 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