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而废中国語の意味
中道而废
- 拼音:zhōng dào ér fèi
- 注音:ㄓㄨㄙ ㄉㄠˋ ㄦˊ ㄈㄟˋ
成语解释
中道而废-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 【示例】: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 ◎茅盾《创造》三
+もっと...
関連用語
中道: zhōngdào ①半路;中途:~而废。 ②〈书〉中庸之道。参看〖中庸〗。
半涂而废: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解释】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示例】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能~。 【拼音码】btef 【灯谜面】走路扯断脚余;残余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英文】do something by halves 【故事】东汉时期书生乐羊子一次拾到一块金
倍道而进: bèi dào ér jìn 【解释】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拼音码】bdej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直道而行: zhí dào ér xíng 【解释】比喻办事公正。 【出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拼音码】zdex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比喻办事公正
背道而驰: bèi dào ér chí 【解释】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示例】我们的所做所为不能与人民的利益~。 【拼音码】bdec 【灯谜面】张果老倒骑毛驴向后转跑;青牛背老子去也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英文】go(run) in the oppos
道而不径: 谓走路不走小路,以免危险。
反其道而行之: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解释】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拼音码】fqdz 【灯谜面】进出口;何处是归程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指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英文】to act in a diametrically opposite way
半途而废,半途而罢: bàntú5érfèi,bàntú5érbà [do sth.by halves;leave off sth.halfway;give up halfway]∶废:停止。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 陛下持之不坚,半途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韩愈《论淮西事宜状》
中遘: 同“中冓”。 唐 刘禹锡 《历阳事七十韵》: “口语成中遘, 毛衣阻上征。”
中邦: 中原;中国。 ? 《书?禹贡》: “成赋中邦。” ? 孔 传: “成九州之赋。” ? 蔡沈 集传: “中邦, 中国也。” ? 《新唐书?陆贽传》: “自 禄山 构乱, 肃宗 始撤边备, 以靖中邦。”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资政新篇》: “即中邦而论, 河
中逵: 1. 谓道路交错之处;九通路口。 2. 泛指大路。 ?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辛尚书神力》: “ 辛 则正立中逵, 俟其欲至, 两执其角, 牛不能前。” ? 清 季麒光 《田妇行》: “五更挈伴走中逵, 天明始到田头好。” 3.  
中邪: zhòngxié [meet demon] 迷信的人指被鬼怪迷住而言行反常
中逢花: 百合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中郊: 古代于距都城西南五里之处设立坛位郊祀 黄帝 , 谓之“中郊”。 ? 《魏书?刘芳传》: “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 考之典制, 或未允衷……《中央令》云: ‘其数五。 ’ 卢植 云: ‘中郊, 五里之郊也。 ’ 贾逵 云: ‘中兆 黄帝 之位, 并南郊之季, 故云兆五帝于四郊也。 ’ 郑玄 云: ‘中郊, 西南未地, 去都城五里。 ’此又中郊五里之审据也。”
中通: 中等, 普通。 ? 鲁迅 《彷徨?肥皂》: “我一气看了六七样, 都要四角多, 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 又太坏, 没有什么香。 我想不如中通的好, 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 两角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