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意中国語の意味
- 意义。
? 《诗?小雅?伐木序》 唐 孔颖达 疏: “是此篇皆有义意。”
?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 “凡字异而意同者, 不可概用之, 宜分乎彼此, 此先声律而后义意。”
? 清 戴名世 《吴他山诗序》: “虽其辞为方言鄙语, 而亦时有义意之存。”
- 义: (義)yì ㄧˋ1)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
- 意: yì ㄧˋ1)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
関連用語
义: (義)yì ㄧˋ1)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
意: yì ㄧˋ1)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
义愤: yìfèn 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满腔~│~填膺。
义息: 即义儿。 ? 《北史?恩幸传?刘腾》: “薨于位, 中官为义息衰绖者四十馀人。”参见“ 义儿 ”。
义愤填胸: 胸中充满义愤。
义怀: 正义的心怀。 ? 《文选?张协<七命>》: “义怀靡内, 化感无外。” ? 吕延济 注: “王者之义, 心怀所感, 无内外皆同此无私之意。 靡亦无也。”
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解释】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示例】对一小撮坏人的倒行逆施,人民群众无不~。 【拼音码】yfty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英文】be filled with moral indignation
义志: 符合道义准则的意志。 ? 《荀子?王霸》: “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乡之者, 则举义志也。”
义戈: 犹义师。 ? 《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 齐武 沈雄, 义戈乘风。” ? 李贤 注: “以义举兵, 乘风云之会也。”
义心: 1. 节义或道义之心。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 “南金岂不重, 聊自意所轻。 义心多苦调, 密比金玉声。” ?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 “义心孤剑直, 学海怒涛深。”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英杰归真》: “今本军师辅真圣主, 得蒙上帝眷顾, 以有当日之义心,
义战: yìzhàn 正义的战争。
义徒: 1. 合时顺俗的人。 ? 《庄子?秋水》: “当其时顺其俗者, 谓之义徒。” ? 王先谦 集解: “时俗可行, 而顺举之者, 则世以为义徒。 可见贵贱有时。” 2. 犹义兵。 ? 《后汉书?傅燮传》: “徐至乡里, 率厉义徒, 见有道而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