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诵中国語の意味
- 学习诵读。
? 《汉书?张良传》: “旦日视其书, 乃《太公兵法》。
? 良 异之, 常习诵。”
?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又诏中官近臣于 东观 受读经传, 以教授宫人, 左右习诵, 朝夕济济。”
?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 “经籍之名, 臬丝制锡, 故必偶类齐音, 以资习诵。”
- 习: (習)xí ㄒㄧˊ1)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 诵: (誦)sòng ㄙㄨㄥˋ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2...
関連用語
习: (習)xí ㄒㄧˊ1)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诵: (誦)sòng ㄙㄨㄥˋ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2...
习读: 学习诵读。 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 “ 定哀 多微辞,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 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 ? 何休 注: “读谓经, 传谓训诂。” ?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弘农 董遇 等亦历注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 董遇 ﹞采稆负贩, 而常挟持经书, 投闲习读。” ? 《太
习识: 1. 谓逐渐形成而难以改变的认识。 ? 明 王廷相 《慎言?君子》: “学至于成心, 则习识坚固, 吝其旧学而不舍, 虽贤者犹不能辩其惑, 而况愚不肖之无识乎?故习识害道。” 2. 熟知。 ? 章炳麟 《訄书?订孔》: “雅声、旧文、旧器, 三代 所用, 人间习识。”
习课: 谓按时进行学习考核。 ? 《元典章?吏部三?医官》: “已设医学去处教授人员。 见教生徒, 照依每年降去一十三科题目, 令医生每月习课医义一道。”
习见: xíjiàn 经常见到:~不鲜│这种情况一向为人们所~。
习贯: 见“ 习惯 ”。
习覩: 习覩(習覩) 拼音:xí dǔ 注音:ㄒㄧˊ ㄉㄨˇ 词语解释 犹习见。《南史·恩倖传论》:“探求恩色,习覩威颜。”《旧唐书·孝友传·赵弘智》:“朕颇耽坟籍,至於《孝经》,偏所习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猴见髡跣横行,不类所习覩,疑为异兽将噬之,争燃火发砲,倭大骇狂奔。”
习贯若自然: 见“ 习惯成自然 ”。
习行: 常行。 ? 《百喻经?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世间凡夫, 亦复如是。 亲近邪友, 习行非法, 造作结业, 堕三恶道。”
习辞: 谓能言善辩, 长于辞令。 ? 《晏子春秋?杂下十》: “ 晏子 将至 楚 , 楚王 闻之, 谓左右曰: ‘ 晏婴 , 齐 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 吾欲辱之。 ’”
习若自然: 犹言习惯若自然。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 “年十八九, 少知砥砺, 习若自然, 卒难洗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