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中国語の意味
- 行役。 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 《诗?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 郑玄 笺: “君子于往行役, 我不知其反期。”
?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 “于役傥有期, 鄂渚 同游衍。”
? 唐 萧颖士 《蒙山作》诗: “于役劳往还, 息徒暂攀跻。”
? 清 高其倬 《蓟州新+もっと...城》诗: “于役季冬月, 东入 渔阳 城。”
- 于: yú ㄩˊ1)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
- 役: yì ㄧˋ1)服兵务,从军:从~。现~。2)战事:战~。3)服劳力之事...
関連用語
于: yú ㄩˊ1)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
役: yì ㄧˋ1)服兵务,从军:从~。现~。2)战事:战~。3)服劳力之事...
于征: 远行。 ? 《诗?小雅?车攻》: “之子于征, 有闻无声。” ? 汉 王逸 《九思?悼乱》: “鸿鸬兮振翅, 归雁兮于征。” ?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俾率尔徒, 从王于征。”
于归: 出嫁。 ? 《诗?周南?桃夭》: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 朱熹 集传: “妇人谓嫁曰归。” ? 马瑞辰 通释: “《尔雅》: ‘于, 曰也。 ’曰读若聿, 聿、于一声之转。 ‘之子于归’, 正与‘黄鸟于飞’、‘之子于征’为一类。 于飞, 聿飞也;于徵, 聿徵也;于归, 亦聿归也。 又与《东山》诗‘我东曰
于徐: 安然自得貌。 ? 清 钱谦益 《玉川子歌》: “君之疾驰裹粮重茧良已疲, 我方神游于徐欠伸犹未起。”参见“ 于于 ”。
于张: 西汉 于定国 张释之 的并称。 二人先后于 文帝 景帝 时任廷尉, 执法皆审慎。 后因以“ 于 张 ”称决狱审慎, 执法公正者。 ? 晋 潘岳 《杨荆州诔》: “听参 皋 吕 , 称侔 于 张 。” ?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 “ 于 张 惩不滥, 陈 郭 宪无倾。” ?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 “﹝
于微闾: 神话中的山名。 ? 《楚辞?远游》: “朝发轫于 太仪 兮, 夕始临乎 于微闾 。” ? 王逸 注: “暮至东方之玉山也。 ? 《尔雅》曰: ‘东方之美者, 有 医无闾 之珣玕琪焉。 ’” 陆德明 释文: “于, 于其切。” ?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 “即所谓 医巫闾 。”
于差: 选择。 于, 语助词。 ? 《诗?陈风?东门之枌》: “谷旦于差, 南方之原。” ? 郑玄 笺: “差, 择也。” ? 朱熹 集传: “差择善旦以会于南方之原。”一说
于心何忍: 于心何忍 拼音:yú xīn hé rěn 注音:ㄧㄩˊ ㄒㄧㄣ ㄏㄜˊ ㄖㄣˇ 成语解释 于心何忍 【拼音】:yú xīn hé rěn 【解释】: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于家为国: 于家为国 拼音:yú jiā wèi guó 注音:ㄧㄩˊ ㄐㄧㄚ ㄨㄟˋ ㄍㄨㄛˊ 成语解释 于家为国 【拼音】:yú jiā wéi guó 【解释】:为国家为人民。
于心无愧: 于心无愧 拼音:yú xīn wú kuì 注音:ㄧㄩˊ ㄒㄧㄣ ㄨˊ ㄎㄨㄟˋ 成语解释 于心无愧 【拼音】:yú jīn wú kuì 【解释】: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出处】: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示例】:这叫做知恩报恩,虽告知天地鬼神,亦~。 ◎明·明教中人《好
于宓: 同“于乎”。 《汉书?孔光传》: “于宓!君其上丞相 博山侯 印绶, 罢归。” ? 颜师古 注: “于, 读曰‘乌’;宓, 读曰‘呼’。” ? 唐 韩愈 《子产不毁乡校颂》: “于宓, 四海所以不理, 有君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