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传福音和口授教理中国語の意味

発音を聞く:
  • [kerygma and catechesis]
    在基督教神学中,字面上指的是传道和教授。初传福音意即福音书,主要内容是《新约》所载的使徒教义。在早期教会中,口授教理指的是对那些已接受救赎讯息的人在受洗前给予口头上的指导(配合一般文字所缺乏的)。当婴儿受洗礼逐渐普遍时,转而对那些已受过洗而准备成人的人口授教理,而教会已发展了一种基本教条的论述,称为教理问答。

関連用語

        传福:    传与福禄。    ? 《后汉书?郅寿传》: “天人并应, 传福无穷。”
        口授:    kǒushòu ①口头传授(还没有文字记录的歌曲、方技等):我国许多地方戏曲都是由民间艺人世代~而保存下来的。 ②口头述说而由别人代写:~作战命令。
        和口:    适口;可口。    ? 宋 陶谷 《清异录?省便珠》: “释 知足 尝曰: ‘吾身, 炉也;吾心, 火也;五戒十善, 香也。 安用沉檀笺乳作梦中戏?’人强之, 但摘窗前柏子焚爇。 和口者, 指为省便珠。”
        教理:    指教化之理。    ? 《隋书?经籍志一》: “其旧录所取, 文义浅俗, 无益教理者, 并删去之。”亦指宗教的教义。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他不大看经, 想来未必深通什么大乘教理。”
        音和:    反切的一种。 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 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声调及韵母相同。 也称“音和切”。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所谓切韵者, 上字为切, 下字为韵。 切须归本母, 韵须归本等。 切归本母, 谓之音和, 如‘德红’为‘东’之类。 ‘德’与‘东’同一母也。”    ? 《切韵指掌图?检例下》: “凡切字, 以上者为切,
        福音:    fúyīn ①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的话及其门徒所传布的教义。 ②比喻有利于公众的好消息:希望你能带来~。
        福音书:    Fúyīnshū 指基督教《新约全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里面记载传说的耶稣生平事迹和教训。
        福音堂:    指基督教堂。    ? 李聚奎 《士兵的愿望》: “我们九连由连长……率领到了训练处住的福音堂后面的高坡上。”
        函授教育:    hánshòujiàoyù 以通讯方式开展教学的教育。学生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并由函授学校给以辅导和考核。
        刊授教育:    一种社会助学的新形式。 由刊授单位编写和寄发系统的教材、讲义和各种辅导材料, 帮助学员自学, 并适当进行面授, 使学员系统地、有计划地学好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 并通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文凭。
        初供:    最初之供词。    ? 《红楼梦》第八六回: “知县便叫地保对明初供。”
        初会:    chūhuì 第一次见面:我们是~,彼此都有点儿拘束。
        初元:    皇帝登极改元, 元年称“初元”。    ?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诗之二: “与君并直记初元, 白首还同入禁门。”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 嘉靖 初元, 言路大开。”
        初伏:    chūfú ①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头一伏的第一天。 ②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参看〖三伏〗。
        初入芦苇, 不知深浅:    比喻阅历不深, 不知利害。    ? 《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 “我家做官的, 初入芦苇, 不知深浅, 望乞大人, 凡事扶持一二。”
        初令:    新出的法令。    ? 《史记?商君列传》: “令行于期年, 秦 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 司马贞 索隐: “谓 鞅 新变之法令为‘初令’。”    ? 宋 王安石 《谢赐元丰敕令格式等表》: “趋变以制宜, 或非初令, 则取新而垂裕, 宜有成书。”

隣接する単語

  1. "初亏"中国語の意味
  2. "初交"中国語の意味
  3. "初令"中国語の意味
  4. "初伏"中国語の意味
  5. "初会"中国語の意味
  6. "初供"中国語の意味
  7. "初元"中国語の意味
  8. "初入芦苇, 不知深浅"中国語の意味
  9. "初入芦苇,不知深浅"中国語の意味
  10. "初写黄庭"中国語の意味
  11. "初伏"中国語の意味
  12. "初会"中国語の意味
  13. "初供"中国語の意味
  14. "初元"中国語の意味
パソコン版で見る

著作権 © 2024 WordTech 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