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为鹄中国語の意味
- 刻木: 1. 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n...
- 为: (爲)wéi ㄨㄟˊ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
- 鹄: (鵠)hú ㄏㄨˊ1)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
関連用語
刻木: 1. 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n...
为: (爲)wéi ㄨㄟˊ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
鹄: (鵠)hú ㄏㄨˊ1)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
刻木为吏: kè mù wéi lì 【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拼音码】kmwl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刻木: 1. 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 汉 王充 《论衡?自然》: “ 宋 人或刻木为楮叶者, 三年乃成。” 2. 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记事。 ?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 汉 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 作文字数千, 以代刻木之约。” &nb
削木为吏: xuē mù wéi lì 【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拼音码】xmwl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画地刻木: huà dì kè mù 【解释】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出处】《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 【拼音码】hdkm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十分嫉恨狱吏
刻本: kèběn 用木刻版印成的书籍:宋~。
刻板: kèbǎn ①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字或图(或用化学方法腐蚀而成),使成为印刷用的底版。也作刻版。 ②比喻呆板没有变化:别人的经验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能~地照搬。
刻核: 见“ 刻核 ”。
刻期: kèqī 同‘克期’。
刻桷: 有绘饰的方椽。 ? 《楚辞?招魂》: “仰观刻桷, 画龙蛇些。”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茅茨艳于丹楹, 采椽珍于刻桷。” ? 南朝 梁 萧统 《相逢狭路间》诗: “朱门间皓壁, 刻桷映晨篱。”
刻暴: 刻毒暴戾。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 “ 吴起 说 武侯 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于 楚 , 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 阿利 性尤工巧, 然残忍刻暴, 乃蒸土筑城, 锥入一寸, 即杀作者而并筑之。”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史》: “烦扰刻暴, 剥削黎元, 为百姓所疾。”
刻梓: 刻板印刷。 旧谓出版印行。 ? 明 王廷相 《刻<齐民要术>序》: “侍御 钧阳 马公 直卿 按治 湖 湘 , 获古善本, 阅之, 喟然曰: ‘此王政之实也。 ’乃命刻梓范民。” ?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 “所著有诗文三十三卷, 《义乌志》七卷, 并以刻梓流布于士林间。”
刻晷: 指短暂的时光。 ? 明 高攀龙 《诸延之先生七十序》: “自吾事 延之 以来, 见其巨细, 期会刻晷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