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碎中国語の意味
- 苛刻繁琐。
? 《晋书?刘隗传》: “诸刻碎之政, 皆云 隗 协 所建。”
- 刻: kè ㄎㄜˋ1)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
- 碎: suì ㄙㄨㄟˋ1)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裂。粉~。粉身~骨。...
関連用語
刻: kè ㄎㄜˋ1)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
碎: suì ㄙㄨㄟˋ1)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裂。粉~。粉身~骨。...
刻私: 一意营私。 ? 《明史?江渊传》: “阁臣既不相协, 而 陈循 、 王文 尤刻私。”
刻砥: 刻苦磨砺。 ? 清 方苞 《孙徵君传》: “其治身务自刻砥, 执亲之丧, 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刻章琢句: kè zhāng zhuó jù 【解释】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出处】宋·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拼音码】kzzj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文章刻意修饰
刻石文: 刻于石壁、碑碣上面的文字。 ? 《南史?范云传》: “下官尝读《史记》, 见此刻石文。”参见“ 刻石 ”。
刻竭: 耗尽。 ? 唐 刘轲 《与马植书》: “迩来数年, 精力刻竭。”
刻石: 1. 在石上雕刻。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始皇 东行郡县, 上 邹峄山 。 立石, 与 鲁 诸儒生议, 刻石颂 秦 德。” ?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 “后人高其节, 刻石像妇形。” ? 清 龚自珍 《说刻石》: “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
刻符: 秦 书八体之一。 刻于符节上的文字。 ?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 秦 书有八体……三曰刻符。” ? 段玉裁 注: “刻符、旛信、摹印、署书、殳书皆不离大篆小篆, 而诡变各自为体。”今所传《新郪虎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即刻符体。
刻着: 犹铭刻。 著, 附着。 ? 《楚辞?九章?悲回风》: “心调度而弗去兮, 刻著志之无适。” ? 《后汉书?第五伦传》: “臣常刻著五臧, 书诸绅带。” ? 李贤 注: “刻著五臧, 谓铭之于心也。”
刻篆: 1. 指雕刻的文字、花纹等。 ? 唐 刘长卿 《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诗: “鵩集占书久, 鸾回刻篆新。” ? 唐 韦应物 《信州录事参军常曾古鼎歌》: “雕螭刻篆相错盘, 地中岁久青苔寒。” 2. 精细地描摹。
刻省: 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