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说中国語の意味

発音を聞く:

  •  1.  前人的见解。
       ? 《宋书?志序》: “百官置省, 备有前说, 寻源讨流, 于事为易。”
     
     2.  先前的主张。
       ? 《宋史?曾肇传》: “ 肇 在礼院时, 启亲祠北郊之议。 是岁当郊, 肇 坚抗前说。”
  • :    qián ㄑㄧㄢˊ1)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
  • :    (説)shuō ㄕㄨㄛˉ1)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2...

関連用語

        :    qián ㄑㄧㄢˊ1)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
        :    (説)shuō ㄕㄨㄛˉ1)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2...
        前调:    见“ 前声 ”。
        前识:    谓先见之明。    ? 《老子》: “前识者, 道之华而愚之始。”    ? 王弼 注: “前识者, 前人而识也, 下德之伦也。 竭其聪明以为前识, 役其智力以营庶事。”    ? 《韩非子?解老》: “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 前识者, 无缘而忘意度也。”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盖寻微以
        前贤:    qiánxián 〈书〉有才德的前辈。
        前记:      1.  以前的记载。    ?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上》: “ 子臧 曰: ‘前记有之: 圣达节, 次守节, 下不失节, 为君非吾节也。 ’”    2.  编著者在自己著作的正文前所加的说明、介绍一类文字。    ?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 “中央怕《竖琴》前记, 真是胆小如鼷。”
        前贯:    犹旧制, 前例。    ? 《宋书?颜竣传》: “时移俗易, 则通变适用, 是以 周 汉 俶迁, 随世轻重。 降及后代, 财丰用足, 因循前贯, 无复改创。”
        前训:    先君的教诲。    ? 《国语?晋语四》: “臣闻之, 亲有天, 用前训, 礼兄弟, 资穷困, 天所福也。”    ? 韦昭 注: “前训, 先君之教。”    ? 《后汉书?胡广传》: “国有大政, 必议之于前训, 谘之于故老, 是以虑无失策, 举无过事。”    ? 晋 刘琨 《谢录功表》: “臣虽不逮
        前资:      1.  古代称已去职的官员。    ? 元 李翀 《日闻录》: “前资本 唐 人仕宦者已去官之称。”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指摘科场》: “酉子二科副考, 初系陪推, 俱越前资数人, 久不奉旨, 比入闱之夕始下, 则已不及辞矣。”参见“ 前资官 ”。    2.  佛教寺院
        前言往行: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前资官:      1.  古称已去职之官。    ? 唐 常衮 《大历五年大赦天下制》: “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以下, 并草泽中有硕学专门, 茂才异等, 智谋经武, 讽谏主文者, 仰所在州府观察牧宰, 精求表荐。”    2.  指曾在前朝任职的官员。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国初尚多
        前言不答后语:    谓说话、写文章前后矛盾或缺乏条理。    ? 《红楼梦》第五四回: “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子的小姐……自然奶妈子丫头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 怎么这些书上, 凡有这样的事, 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你们想想, 那些人都是管做甚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了不是?”亦作“ 前言不搭后语 ”。

隣接する単語

  1. "前言不答后语"中国語の意味
  2. "前言往行"中国語の意味
  3. "前训"中国語の意味
  4. "前记"中国語の意味
  5. "前识"中国語の意味
  6. "前调"中国語の意味
  7. "前贤"中国語の意味
  8. "前贯"中国語の意味
  9. "前资"中国語の意味
  10. "前资官"中国語の意味
  11. "前记"中国語の意味
  12. "前识"中国語の意味
  13. "前调"中国語の意味
  14. "前贤"中国語の意味
パソコン版で見る

著作権 © 2024 WordTech 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