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酧中国語の意味
劝酧(勸酧)
- 拼音:quàn chóu
- 注音:ㄑㄨㄢˋ ㄔㄡˊ
词语解释
関連用語
劝酬: 谓互相劝酒, 敬酒。 ? 《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 薛嫔 有宠于帝, 久之, 帝忽思其与 岳 通, 无故斩首, 藏之于怀, 出 东山 宴饮。 劝酬始合, 忽探出其首, 投于柈上……一座大惊。” ? 《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 “坐中劝酬极至, 语杂极至。” ? 《天雨花》第二二回: “与君难诉离
劝酒胡: 古时宴会中用以劝酒的小木偶。 亦称酒胡、酒胡子。 ?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八: “饮席刻木为人, 而锐其下, 置之盘中, 左右欹侧, 僛僛然如舞状。 久之, 力尽乃倒。 视其传筹所至, 酬之以杯, 谓之劝酒胡。”
劝释: 犹劝解。 ? 《红楼梦》第八十回: “还是 王夫人 、 薛姨妈 等安慰劝释, 方止住了, 过那边去。”
劝酒: quàn jiǔ (酒席上)劝人喝酒:主人举杯频频~。
劝防: 古丧礼中用六绋引导灵柩。 劝, 谓倡帅前引者;防, 谓执披备倾亏。 ? 《周礼?春官?丧祝》: “丧祝掌大丧劝防之事。” ? 郑玄 注: “ 郑司农 云: 劝防, 引柩也。 ? 杜子春 云: 防当为披。 ? 玄 谓劝犹倡帅前引者, 防谓执披备倾戏。” ?
劝进表: 魏 晋 六朝 时, 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 当让国“诏书”下达后, 又故作逊让, 使朝臣再三上表, 劝其登基, 然后即位。 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 如 曹丕 代 汉 , 侍中 刘廙 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 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 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 如 晋愍帝 为 刘曜 所杀, 刘琨 等即联名上表 琅邪王 司马睿 劝进。 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 通称
劝阻: quànzǔ 劝人不要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好言~ㄧ极力~。
劝进: quànjìn 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劝降: quàn xiáng 劝人投降。
劝赞: 犹劝导;宣扬。 ? 《三国志?魏志?卫顗传》: “顷之, 还 汉 朝为侍郎, 劝赞禅代之义, 为文诰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