劾状中国語の意味

発音を聞く:   劾状の例文

  •  1.  揭发过失或罪行的文状。
       ? 《后汉书?周黄徐姜等传序》“遂辞出, 投劾而去” 唐 李贤 注: “自投其劾状而去也。”
     
     2.  揭发罪状。
       ? 《新唐书?崔隐甫传》: “浮屠 惠范 倚 太平公主 胁人子女, 隐甫 劾状, 反为所挤, 贬 邛州 司马。”
  • :    hé ㄏㄜˊ1)揭发罪状:弹(tán)~。参(cān)~。hé〈动〉(...
  • :    (狀)zhuàng ㄓㄨㄤˋ1)形容,样子:~貌。奇形怪~。2)情况,...

関連用語

        :    hé ㄏㄜˊ1)揭发罪状:弹(tán)~。参(cān)~。hé〈动〉(...
        :    (狀)zhuàng ㄓㄨㄤˋ1)形容,样子:~貌。奇形怪~。2)情况,...
        劾系:    审查罪行, 予以拘禁。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于是上使御史簿责 魏其 所言 灌夫 , 颇不雠, 欺谩。 劾系都司空。”    ? 《汉书?吴王刘濞传》: “以 汉 有贼臣 错 , 无功天下, 侵夺诸侯之地, 使吏劾系讯治。”    ? 《宋史?文苑传二?柳开》: “召 开 下御史狱劾系。”
        劾治:      1.  审查治罪。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 吴王 骄日久, 国多奸。 今苟欲劾治, 彼不上书告君, 即利剑刺君矣。”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后为妻讼其不睦事, 为监司所按治, 诏置狱劾治。”    2.  指推究、审问。    ?
        劾验:    审理查验。    ? 《新唐书?张弘靖传》: “ 武元衡 遇害, 贼未得, 王承宗 邸厮卒 张晏 被告, 诏付御史台劾验, 有状。”
        劾死:    判决死罪。    ? 《汉书?律历志上》: “ 寿王 候课, 比三年下, 终不服。 再劾死, 更赦勿劾, 遂不更言。”
        :    (勢) shì ㄕˋ 1)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2)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参考词汇: circumstances force influence potential 倚官挟势 车把势 走势 势穷力屈 把势 颓势 火势 拿腔做势 狗仗官势 倚官仗势 声势赫奕 审时度势 势倾天下 势阱 劣势 声势浩大
        劾案:    见“ 劾按 ”。
        势不两全:     势不两全 基本解释 :势:情势;两全:双方均得益。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劾捕:    审查其罪, 加以逮捕。    ? 《汉书?燕王刘泽传》: “ 定国 使谒者以它法劾捕格杀 郢人 灭口。”    ? 《晋书?刑法志》: “ 悝 撰次诸国法, 著《法经》。 以为王者之政, 莫急于盗贼……盗贼须劾捕, 故著《网捕》二篇。”
        势不两存:    见“势不两立”。
        劾按:    亦作“劾案”。  审查核实罪状。    ? 《后汉书?虞诩传》: “寻 永平 、 章和 中, 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 司空劾案, 州及郡县皆坐免黜。”    ?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华》: “宰相 杨国忠 支娅所在横猾。    ? 华 出使, 劾按不桡, 州县肃然。”

隣接する単語

  1. "劾按"中国語の意味
  2. "劾捕"中国語の意味
  3. "劾案"中国語の意味
  4. "劾死"中国語の意味
  5. "劾治"中国語の意味
  6. "劾系"中国語の意味
  7. "劾验"中国語の意味
  8. "势"中国語の意味
  9. "势不两全"中国語の意味
  10. "势不两存"中国語の意味
  11. "劾死"中国語の意味
  12. "劾治"中国語の意味
  13. "劾系"中国語の意味
  14. "劾验"中国語の意味
パソコン版で見る

著作権 © 2024 WordTech 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