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礚中国語の意味
匈礚
- 拼音:xiōng kē
- 注音:ㄒㄩㄥ ㄎㄜ
词语解释
象声词。形容大声。《文选·枚乘<七发>》:“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 刘良 注:“訇隐、匈濭,皆大声也。” 汉 马融 《广成颂》:“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関連用語
匈臆: 胸臆, 胸怀。 ? 《汉书?循吏传?朱邑》: “直 敞 远守剧郡, 驭于绳墨, 匈臆约结, 固亡奇也。” ? 汉 蔡琰 《悲愤诗》: “念我出腹子, 匈臆为摧败。” ?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序》: “书生匈臆, 每患迂愚, 即使考之已详, 而议论褒贬, 犹恐未当, 况其考之未确者哉!”
匈牙利语: [Hungarian language] 属芬兰-乌戈尔诸语言,使用人口多集中在匈牙利,在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西伯利亚北部的少数民族实际上也讲此语。全球约有1,450万人使用匈牙利语,比任何一种乌拉尔语言的使用者都多,其中包括北美的40~50万人。已知最早的匈牙利语文献出现于12世纪末,后续的文学传统则始自15世纪。虽然它受欧洲诸语言的影响更胜于乌拉尔语的任何其他语言,但仍保留有
匈雅提: [Hunyadi, Janos] (1407?特兰西瓦尼亚 匈雅德~1456.8.11,贝尔格莱德) 匈牙利将领。骑士之子,他为国王西吉斯蒙德监督军队。在意大利时随F.斯福尔扎学习新兵法;回到匈牙利南部,成功地抗击土耳其人的进攻(1437~1438),并成为特兰西瓦尼亚行政长官。在威尼斯和教皇的协助下,发动对土耳其人的战争(1441~1443),瓦解了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国家的控制,尽管他在瓦尔
匉: pēng ㄆㄥˉ 1)〔~訇〕形容大声。亦作“訇”、“砰訇”。 匉匐
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 基本解释 :1956年匈牙利发生的政治事件。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学生和市民示威游行,夜晚发生流血事件。次日,政府改组,纳吉任部长会议主席。后暴乱波及全国各地。纳吉宣布取消一党执政,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1月4日,卡达尔等人离开首都,另组工农革命政府。同日,苏联军队进入布达佩斯,纳吉被捕,事件平息。
匉匐: pēngfú [loud]也作“砰訇”、“匐匉”。形容大声
匈牙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匈牙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基本解释 :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3月,佩斯爆发起义,建立民族政府。9月,奥地利派军镇压,匈牙利成立以科苏特领导的国防委员会,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击败奥军。次年4月,国民议会宣布匈牙利独立,科苏特任元首。后奥地利联合沙俄出兵,于同年8月镇压了革命。
匉訇: 象声词。 形容大声。 ? 清 吴廷桢 《观潮》诗: “惊涛荡潏天低昂, 乱石匉訇山破碎。”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 “ 符老爷 登时大发雷霆起来, 把那独脚桌子一掀, 匉訇一声, 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 ? 《痛史》第三回: “只见半空中碗大的一个透红弹子, 向城上飞来, 恰打在一个城垛上, 匉
匈牙利: [Hungary] 正式名称为匈牙利共和国。 匈牙利国旗欧洲中部国家。面积:93,030平方千米。人口:约10,190,000(2001)。首都:布达佩斯。匈牙利人在种族上称为马扎尔人,还有斯拉夫、土耳其和日耳曼等不同民族。语言:匈牙利语(官方语言)。宗教:天主教、新教。货币:福林。匈牙利大平原为肥沃的农田,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两条最重要的河流是多瑙河和蒂萨河。巴拉顿湖位于外多瑙高地,是欧洲中